普罗大众口中的“海鸥”,其实是多种鸥类的混合称呼,这其中包含一大类学名为“燕鸥”的鸥类。燕鸥有尖而分叉的尾羽,也许正是因此而被称为“燕鸥”吧。它们经常活动于风高浪急的海面,确实不负身轻如燕的“燕”名。

浙江境内可见的燕鸥有十余种,让我们逐一来认识它们。

一、褐翅燕鸥

中等体型(37厘米)、背部深色的燕鸥,尾呈深叉形。
本地拍摄它们最好的地点之一是在瑞安去北麂岛的渡轮上,稍微一出飞云江口,就有成群结队的褐翅燕鸥跟随着渡轮觅食。

飞云江口觅食的褐翅燕鸥
也许是那些被渡轮螺旋桨击晕的小鱼吸引了它们一路跟随,这为观鸟者提供了绝好的拍摄机会。

轮渡航线上的各种远近无人岛,都是它们繁殖栖息的地方。

无人岛上繁殖的燕鸥群

如果有机会登岛,则会拍到各种带前景或后景的飞版。

当然,更有机会拍到各种站立版。

如果单只画面太单调的的话,成双成对的机会也很多。

褐翅燕鸥是本地夏候鸟,它们4、5月份到达,10月份左右离开,年复一年为生命的延续而来。如果上岛时机合适,则会见证它们爱情的结晶。

褐翅燕鸥的蛋

过不多久,海面就会有它们忙碌捕食育雏的身影。

大家都知道猛禽有非凡的视力,但鸥类同样有卓绝的视力。它们在风高浪急的海面活动,却可以避开水面反光和水花的干扰,轻松找到各种小鱼。

洋面觅食的燕鸥

累了,就择机而息,一点点落脚的地方即可,真是“心安之处即是家”。


栖息在小块泡沫板上的褐翅燕鸥


二、乌燕鸥

中等体型(44厘米)的背黑色燕鸥,似褐翅燕鸥,但白色的前额不延伸成眉线。偶见于中国东南部沿海等远离海岸的洋面,尤其在台风后出现。幼鸟常飞到更远的洋面活动,据说要在海上度过3年以上才回到它的出生地繁殖。
下面图片拍摄于2013年07月14日(风“苏力”陆后第二天)的灵昆岛,为浙江新纪录。

乌燕鸥亚成鸟

201508月09日,台风“苏迪罗”过后的永强,再次出现了乌燕鸥,而这次是两只成鸟。

之后多年的台风天,有空我都有意去海边转转,但一直未能再次相遇。多次的观察产生了一个待验证的看法:由于不断北移的台风对外海的稀罕鸟有驱赶作用,对一个观察点来说,台风中心在南边登录且不能距离太远,带来稀罕鸟的可能性大,而在北边登录或距离太远的台风基本难以带来什么稀罕鸟。

有些生命生来就无法被禁锢,它们属于开阔的天地,燕鸥即是其中之一。它们常年栖息于开阔的海洋,那里才能完成造物主设定它的角色的扮演

https://mp.weixin.qq.com/s/NVtMf0DbvvsRS1SvWujl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