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中叶,有位宁波帮先驱人物从镇海庄市走出来。他从舢板少年到商业巨子,一路披荆斩棘收获成功却不忘初心。他至善、至诚、至俭,时人有“做人当如叶澄衷”之语。那么,这位“五金大王”到底有何过人之处呢?

叶澄衷旧影 来源:《虹口33个文化镜头》



勤奋好学


      叶澄衷(1840-1899),原名叶成忠,浙江慈溪人。他生于宁波府镇海县庄市,为近代宁波商帮的先驱和领袖。和一些后世的商业巨贾出生于大富之家不同,他出身贫苦,6岁丧父,9岁读私塾仅半年,11岁就受雇于庄市横河堰榨油坊。14岁那年,他到上海谋生,在法租界一家杂货店当学徒。17岁租舢舨船在黄浦江中摆渡,并向外轮兜售吃食百杂。

1900年左右上海黄浦江上的“舢板少年”  来源:布里斯托大学网站

      彼时有不少宁波人在上海讨生活,随着与外商接触频率增多,英语交流成为了做生意的一大阻碍。但是这难不倒聪明的宁波人。他们将英文单词,句子和音标都用宁波方言做了注解,类似于现在的“谐音”。为了方便牢记,还配上音乐边唱边学。例如:“来叫come(卡姆去叫go,一块铜钿one dollar温到乐,二十四铜钿twentyfour(区堆福),大轮船叫steamer(水订么),多少铜钿how much(好妈期)”......就这样靠着日积月累,和大多数在上海做生意的宁波人一样,叶澄衷逐渐可以和外国人进行简单交流了。



诚信发家


      做生意光靠聪明是行不通的,诚信是一项重要的品质。1859年夏天的一个中午,一位英国洋行经理不小心把公文包遗失在叶澄衷的舢板上。包中除了重要的生意单据,还有大量的钞票、支票等贵重物品。但叶澄衷见财不贪,耐心地等了一下午,将公文包还给了失主,并拒绝了他的巨额酬谢。

叶澄衷的五金店 来源:江南第一学堂

      叶澄衷的诚实不欺,使这位英国人非常感动。为了回报这份恩情,他去有关部门办了一个通行证,准许叶的小舢舨在江上通行,这份小生意自此开始兴旺起来。他还把叶澄衷介绍给了自己的一个英商好友,好友对他也倍加赏识,请他去自己公司当买办,并请来教师系统地教他中文和英语。1862年,在这个英商的帮助下,叶澄衷在上海虹口百老汇路,开设了上海第一家“老顺记”五金商号,主营码头船舶五金。到了19世纪90年代,顺记在全国已拥有近40家分号、200多家联号,叶澄衷成为名副其实的“五金大王”。

上海燮昌火柴公司使用的“渭水河”牌火柴商标 来源:网络

      在赚到了第一桶金后,叶澄衷的业务开始涵盖火油业、军需工业,沙船业(船只专营由北方运盐到上海,由南方运黄沙到北方的业务,其中黄沙混合石子和泥土的“三合土”是建筑物的主要材料)、地皮业,火柴业(1890年在上海开设燮昌火柴厂,这是由中国人开办的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火柴厂,从此中国人有了自己的火柴品牌,因产品质量好很快在市场上独占鳌头,使得外商的火柴厂败走出局)、缫丝业,金融业等。叶澄衷晚年还与严信厚、朱葆三等人创办了中国通商银行,并担任执行董事。

成立于1897年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 来源: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



两地学堂


      在如今的上海市虹口区提篮桥唐山路上,曾有一座澄衷中学。随着上海北外滩的动迁,原址已拆除,学校也暂时搬迁到了其他地方,但是墙上的历史信息尚存,这里已被辟为澄衷蒙学堂遗址。但学校内的一砖一瓦仍让人倍感亲切,而茂盛的树木在烈日炎炎的夏季足以给好几个人遮蔽出一片小天地。

澄衷蒙学堂遗址 刘立群 摄

澄衷蒙学堂遗址 刘立群 摄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叶澄衷以“兴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创办了“澄衷蒙学堂”。清末状元张骞为学校题写校名,光绪皇帝亲写“启蒙种德”匾额,嘉奖澄衷蒙学堂的办学成效。学堂于1901年正月落成,二月开学,聘蔡元培为首任校长。遗憾的是,此时叶澄衷已经病逝。1928年更名为“私立澄衷中学”。新中国成立后曾改名为“上海市第五十八中学”。2003年更名为“上海澄衷高级中学”。这里曾培养了竺可桢、夏衍、袁牧之、李达三等一批名人。
澄衷蒙学堂遗址信息 刘立群 摄
      在浙江乌镇的“茅盾故居陈列室”里,存放着一套线装读本《澄衷蒙学堂启蒙读本》,这套图文并茂的书籍是茅盾先生的母亲为儿子精心挑选的,正是学堂教材,为近代中国人编纂的第一部正式教科书。茅盾先生曾说这套书为他带来最初的知识和快乐。

澄衷蒙学堂石印的教材 来源: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员会宣传部

      而在叶澄衷的故乡宁波,有座“江南第一学堂”,位于镇海区庄市街道。“江南第一学堂”的前身是“叶氏义庄”。根据上海的档案资料显示,它是根据叶澄忠先生的遗志创办于1902年,为其族叔叶志铭主持创建。1903年建成,内设叶氏义塾;1904年招生,后改名为叶氏中兴学堂、叶氏中兴学校和叶氏中兴小学等。因其办学理念与办学成就当时在江南首屈一指,故被后人誉为“江南第一学堂”。 

位于镇海庄市的江南第一学堂 周玲 摄

      从1904年开始招生到1949年停办,这座学校在45年的办学历程中,哺育了一代代精英,如世界船王包玉刚,影视巨擘邵逸夫,香港建筑业巨子叶庚年,著名实业家包从兴、赵安中等著名宁波帮人士,所以这里被称为“宁波帮的摇篮”。

江南第一学堂中的宁波帮人士雕像 周玲 摄



热心慈善


      除了在教育方面的巨大投入外,叶澄衷还十分热心于其他领域的慈善事业。他乐善好施、扶贫济困,曾主动提出捐献2000两银子,建成了“外白渡桥”,自此华人过桥不再付费,后来这里成了上海市的重要地标。另外他在上海设立了“怀德堂”“崇义会”“广益堂”等,拨出专款,对所有职工实行救死扶伤。还对宁波同乡会,四明公所也拨专款帮助。除了叶氏义庄以外,在家乡还设立了树德堂、忠孝堂、牛痘局、救火会等,为各种公益慈善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上海四明公所,旧称“宁波会馆” 来源:上海市静安区融媒体中心

      而在个人生活方面,即使慢慢累积了巨额的财富,叶澄衷却仍勤俭至朴,毫无富人做派。一生从未穿过绫罗锦缎,别人赠予的华服,他转手便送。即使是外出谈生意,也不喜欢高调摆阔,坚决不乘坐奢侈的马车。他这样的生活作风,也影响到了自己的下一代。

叶家花园鸟瞰图 来源:上海市肺科医院

      1933年,叶澄衷的儿子叶贻铨在听闻其业师,当时国立上海医学院院长颜福庆亟需筹建一所专门医治肺结核病人的医院后,慨然将其私人产业,位于上海江湾政民路507号的叶家花园(当时上海有2个跑马厅,一个在今人民公园区域,另一个就是叶家的江湾跑马厅,叶家花园在跑马厅旁边,内设桌球厅,舞场,电影院,高尔夫球场等,主要是给赛马客人休息娱乐之用)捐赠给当时国立上海医学院第二实习医院,取名“澄衷肺病疗养院”。1949年5月上海解放,1959年疗养院改为上海市第一结核病防治院,现为“上海市第一肺科医院”。直到今天,花园仍旧为医院的组成部分。

      作为宁波帮的先驱人物,叶澄衷的贡献实在不能以寥寥数语带过。他身上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品质,正是宁波帮获得成功的重要秘诀。这种“树高不忘根的赤子情怀,不甘居人后的开拓精神,大海容百川的开明思想,至实而无妄的诚信品德,励业重义理的互助风格”,更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宁波人。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pdhagtQv66y5TYh8YEm8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