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陈村,是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下辖村,位于慈城镇的西南方,东起杨陈村,南临姚江,西与王家坝村接壤,北与杨陈村相连。村委会驻洪陈,故名。辖朱家(东房)、杨家、沈家、冯家、小山、东房、夏家、傅家、皋拜桥、裴家9个自然村,主要由杨、沈、冯、陈、朱大姓组成。村中有纪念慈溪首任县令房琯的小山西庙(也称为房公庙)、“花海稻香”和蓝莓采摘基地。
解放前曾属慈溪县西屿乡、赭浦镇、赭黄乡、江屿乡等;1950年4月属慈溪县乍山乡;1954年10月划归余姚县;1960年10月划归宁波市;1961年5月属乍山公社,称洪陈大队,原小山行政村并入;1992年5月乍山与丰浦两乡合并,成立乍浦乡,属乍浦乡;2001年10月,乍浦乡并入慈城镇,属慈城镇至今。
洪陈村文化礼堂和村委会
洪陈村文化礼堂
洪陈村文化礼堂
洪陈(朱家)自然村,洪陈村村委会驻地,有小地名朱家。村以原主姓洪、陈而得名。据考,洪、陈二姓祖上于清乾隆年间迁此定居。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十二都一图亦称洪陈。今村民主姓朱,据传,清初朱氏在此定居繁衍,故亦称朱家。
这幢房子应该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队的仓库,门上有“五角星”和两只“和平鸽”。
门楼
朱家古民居
朱家古民居
朱家民居上的一块砖雕
冬天的苦楝树挂满了金黄色的果子,成了乡村里的一道美景。我们小时候房前屋后都是苦楝树,现在已很少见。
杨家自然村,村民主姓杨,系杨陈村的杨氏分支,后繁衍成村,村以姓氏得名。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十二都一图称杨井头。
沈家自然村,村民主姓沈,村以姓氏命名。沈氏祖上约于清道光年间自慈溪山北沈师桥沈家分支迁入。
沈家古民居
沈家古民居
傅家自然村,村民主姓傅,明洪武年间从鄞州五乡碶傅家迁此定居,逐渐繁衍成村。原住蒋姓,后蒋姓外迁,村以傅姓得名。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十二都一图称西庙傅。
位于傅家自然村的小山西庙,坐北朝南,原由门楼、前殿、后殿、戏台和东西厢房组成,现只剩后殿。
据村中的宣传栏介绍:小山西庙(也称为房公庙),房公,即房琯(697-763),慈溪首任县令,建慈溪县城“慈城”,因政绩突出,后房琯升任宰相。百姓念其功绩,为其建祠,称西庙。慈溪县城(慈城)内有西庙,这个小山西庙可能是城内西庙的分庙一类吧。
小山西庙简介
谢谢村中的张老师,给我介绍了西庙的一些历史、传说以及附近的一些历史典故等。
“福”
傅家自然村的古民居,由“福”字门头、天井和正房组成。
傅家自然村的古民居
小山自然村,村民主姓杨,据传,明末有杨姓在龙王堂开荒种番薯定居,因村庄北边有座小山而得名。光绪《慈溪县志》载:“篑山,县西南一十里,旧名小山,高五六丈,周围约里许,产方竹。”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十二都一图称小山杨(上图左边长满树的后面就是一座“小山”)。
小山自然村中的祠堂
门楼砖雕
正殿和厢房
小山自然村古民居
小山自然村古民居
小山自然村古民居
小山自然村古民居
据村民介绍,这里原来是幢老宅,坐北朝南,由正房和厢房组成,现正房已倒塌(只剩一扇木门)。
就是这扇木门仍坚守在原地。
厢房
皋拜桥自然村,村民主姓裘、冯,村以皋拜桥得名,俗称界牌桥,是皋拜的谐音。光绪《慈溪县志》记载:“皋拜桥,县西南十四里(洪陈浦)。西近城山古句章县治,有城山渡、洪陈渡(天启志)。”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十二都一图亦称皋拜桥。
皋拜桥自然村
冯家自然村,村民主姓冯,系慈城冯氏分支,明崇祯年间与东冯家同时迁此定居。村以姓氏得名,亦称皋拜桥冯家。
冯家自然村古民居门楼
门额:“千祥云集”。
裴家自然村,村民主姓裴,以姓氏得名。光绪《慈溪县志·乡里》十二都二图称皋拜桥裴。
裴家自然村
这树山上很多,叫什么忘记了。
夏家自然村,村民主姓夏。据传,清初有夏姓率子女四人来此定居,繁衍成村,村以姓氏得名。
夏家自然村
夏家自然村
夏家自然村
参考资料:《宁波市江北区地名志》、《村中宣传资料》。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OJ5i9UR6DcIlNOvwwHrgQ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