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广东市场上售卖的禾花雀 | 摄影:Simba Chan,Birdlife International
十年间,曾经覆盖整个亚欧大陆北部的“禾花雀”,所剩寥寥,种群数量锐减97.7%,它们经历了什么?
荒谬的“天上人参”
这些是被关在笼子中的黄胸鹀。| inmediahk
被捕获的黄胸鹀。| inmediahk
一种被认为不会灭绝的鸟
所有餐桌上的黄胸鹀,1只养殖个体都没有,100%来自野外捕捉。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黄胸鹀不会灭绝。1996年,一位鸟类研究者在名叫《天上人参禾花雀》的文章里,写道“它们明春返回北方繁殖出新的一代,不用担心会造成禾花雀灭绝的危险”。
黄胸鹀和麻雀体型相似,但在分类上属于雀形目鹀科,鹀科除了黄胸鹀之外还有一大堆其他的鸟,国内有近四十种,都叫“XX鹀”。
为什么黄胸鹀繁殖区域如此广袤,还能被集中捕猎至极危?
这跟黄胸鹀的迁徙路线有关。
虽然黄胸鹀繁殖区域跨度达数千公里,但从中东到中国新疆,从地图上看,都是干旱区域,不适宜黄胸鹀生存,再往东还横亘着高耸的青藏高原。
迄今为止的观测数据都显示,黄胸鹀主要从西到东,飞越数千公里,入境中国,再抵达华南和东南亚的越冬地点。
在入境中国的关口,燕山山脉一直逼近海边的秦皇岛,留下环渤海湾成为迁徙鸟类集中南迁的咽喉地带,黄胸鹀同样会密集地从这里入境南迁。
再往南,黄胸鹀的迁徙路线更加分散,因此在华北、华中和华南都广有分布。但到达其越冬地点时,在云贵高原和太平洋的夹击下,黄胸鹀的迁徙路线会再次向两广地区更狭窄的范围收缩。
正是这样的迁徙线路,为大量捕猎黄胸鹀提供了“天时地利”。
被捕网缠住的鸟,在绝望中死去。| 网络
福建泉州境内捕鸟网中发现的候鸟。| 网络
根据《保护生物学》那篇文章的统计,黄胸鹀非法捕猎被查获最集中的正是黄胸鹀每年春秋迁徙往返,入境和出境中国的“瓶颈”津唐地区和广东地区。
摧毁“鸟类奥斯维辛”
2021年2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更新,黄胸鹀从“三有物种”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专家称,黄胸鹀作为仍然有一定种群数量基础的小型雀类,繁殖节奏很快,一年一窝,一窝4到5个宝宝。这意味着,一旦最大威胁因素解除,它的种群数量可能会大幅上升。
但黄胸鹀缺种群数量的调查数据,非常缺。如果有观鸟爱好者在野外看到黄胸鹀,可以将具体信息发到中国观鸟记录中心或者eBird(全球观鸟记录平台)。
2023年黄胸鹀数量折叠图。|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
2016年,在中国观鸟记录中心的页面上,人们只在34个地方记录到了黄胸鹀的身影,其中多达20个地方,观鸟人在数小时的守候里,都只看到了一个孤零零的淡黄身影。
随后几年,也许是生存境况好转,黄胸鹀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越来越密集地出现。2023年以来,人们已经在24个省份留下了1821条记录。
编辑:Arvin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GcOytkSNz6oX6WPX-cszpQ
目前有1条大神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