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机场上空是鸟类的迁徙通道之一,但鸟儿的光临对于机场的净空保护来说却是不小的威胁,稍有不慎,有可能发生威胁飞行安全的鸟击事件。
4月19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驱鸟员采用“叫远法”在可控范围内使用苍鹰驱鸟。2019年,首都机场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利用猛禽在鸟类食物链当中的顶端优势,在全国率先引入猎鹰驱赶机场上空的鸟类,通过不断探索尝试,首都机场现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驯养和现场作业方法,在全国民航业内得到了广泛关注。现阶段,时常可以在机场跑道周边看到驱鸟人员携带猎鹰作业的身影,也成为了机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最早引入机场的哈里斯鹰,已经在首都机场服役多年,可以说为首都机场驱鸟工作立下了赫赫战功。
4月27日,工作人员在观鸟平台上观看机场周边的鸟类。
近期,首都机场驱鸟人员惊喜地发现,驱鸟猎鹰们迎来了“第二代”,这是国内首个在机场繁育的猎鹰,它的家就在首都机场,将来待它长大后能为首都机场的鸟击防范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隋国辉是首都机场鸟击防范工作的资深技师,他率先将猎鹰驱鸟技术引入国内民航机场。“我们用于驱鸟的鹰分为‘驱赶鹰’和‘巡视鹰’,不同的鸟类,得用不同的鹰驱赶。”隋国辉说。
4月19日,智慧鸟情监测系统展示鸟情实时态势。
冬季飞临首都机场上空的鸟儿最多,其中以云雀、百灵鸟居多,它们体形较小,因此技师们用体形较小的雀鹰驱鸟。春季,鸟的数量少一些,但种类多,因此燕隼、苍鹰等猛禽“上岗”驱鸟。
4月19日,工作人员在鸟类DNA鉴定实验室鉴定外来侵入机场的鸟类品种。
记者了解到,首都机场猎鹰驱鸟作业期间,采用了两种控制措施以及一种技防措施,防止猎鹰误入跑道上空。一种是放线法,这类似于放风筝,猎鹰与驱鸟技师之间使用棍子与一根长40-50米的线绳进行连接,以确保猎鹰在可控范围内驱鸟。另一种方法是导轨法,也就是说在两个点位之间固定约100米的绳轨,利用一段较短的线绳将猎鹰与绳轨相连,使猎鹰只能在两点之间飞行。同时,驱鸟技师们在所有猎鹰身上安装了GPS,实时掌握猎鹰方位。
4月19日,工作人员采用“叫远法”在可控的范围内使用苍鹰驱鸟。2019年首都机场刚开始使用猎鹰驱鸟时,尚未给鹰配置“集体宿舍”,一年后,鹰舍建成,每只鹰都住上了单间。如今,单间还在,只不过“住户”们换成了更为年轻的驱鸟“第二代”。
4月19日,刚“下班”的苍鹰正舒服地在房间休息,驯养员为其提供美味食物。
为了让猎鹰住得舒服,“集体宿舍”做了特别的设计,每间都有日光灯、站杆。记者注意到,鹰舍除了站杆后面的墙面贴了瓷砖,其余都只用了水泥,整体看上去环境比较昏暗,这符合鹰的生活环境特点。一位驱鸟技师告诉记者,贴瓷砖的墙面主要作用是便于清理,“如果有粪便残留在上面,工作人员用水一冲就可以清洁。”
隋国辉告诉记者,与5年前训练父辈们的方式一样,驱鸟技师将会同样使用抡饵引导和巡回训练的方式培训新一代鹰,“别看它们个头不大,但赶起鸟来那是相当厉害,扑棱棱冲着就过去了。”
4月27日,驱鸟技师用“抡饵”方式让燕隼盘飞驱鸟。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yGXzjo5f0GFIwui0iPpXaA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