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调整面板依次是参数曲线、点曲线、红色通道、绿色通道、蓝色通道和点曲线目标调整工具,可以分别选择进行调整。在下部的点曲线下拉菜单里有线性、中对比度、强对比度和自定四个选项和PS同步了。

曲线界面的背景是直方图,曲线的横轴代表亮度分布(这跟直方图一样),左侧为最暗,右侧为最亮。

一、在参数曲线中,可以直接调整这条线,但是更常见的方法是通过调整滑块来控制照片的明暗。

当调整参数,使曲线高于基准线时,这个亮度区域就变得更明亮, 反之,低于基准线,则该亮度区域会变暗。

曲线下方的三个区域选择滑块将曲线的亮度分为四个亮度区域,最左侧为阴影,最右侧为高光,分别对应下面的四个调整项目。

可以调整这三个滑块,来选择这些区域的范围。比如将阴影区域扩大,在之后调整中,下方“阴影”选项就对应调整更广泛的亮度区域。下方的四个滑块能调整相应区域的亮度,当你调整“高光”时,对应的高光区域就会变亮或者变暗,其他滑块也是如此。参数曲线虽然为你划分了四个区域,但是曲线是连续的,所以这些参数之间也有关联。

二、点曲线、红色通道、绿色通道、蓝色通道:

点击编辑点曲线和编辑三个通道颜色,按住Ctrl,画面出现滴管工具选择锚点,按住Ctrl在曲线里出现剪刀,去除锚点(也可以把锚点拖出直方图以外)。

三、目标调整工具:

点击后分别可以对前五项进行调整,在图像上选中的位置上,左右移动鼠标左键进行调整。

曲线的横轴是原图的亮度分布,从左到右依次是0值纯黑,1-254的中间灰色值,以及最右边255的纯白最亮值。横轴上叠加着一个直方图,显示出原图各个亮度上,分别存在着多少像素。

曲线的纵轴是目标图(调整后)的亮度,从下到上任然是0-255的亮度值。当在曲线上任意取一个点,它的“输入值”就是它横轴对应的值,即原图中的亮度,它的“输出值”就是它纵轴中的数值,也就是调整后它的亮度值。

未调整的情况下,图像的曲线会是一条对角线,也就是横轴(原图)和纵轴(目标图)的亮度值相等。

四、提亮压暗曲线:

一般提亮图片都是用如下的曲线,把锚点放在中间调附近往上提。这样照片主要是中间调的亮度大幅提高。高光区域亮度提高较少,防止了过曝。阴影黑色区域提升也不多,较好的维持了图像的对比反差程度。

同样的,要压暗一张图片,也是用描点下拉图片的中间调。保护阴影区域不欠曝,让高光白色区域维持住对比度。

五、黑白场曲线:

把照片上最暗的点叫做黑场,最亮的点叫做白场,黑白场的差值决定了一张照片的反差程度。通过横移和竖移曲线的左右两端,就可以加大和减小照片的黑白场差值。

比如下面这张图片就是一张灰蒙蒙的低反差图片,照片最暗的地方也只是亮度高达50多的深灰色,照片最亮的地方也只是200多的浅灰色。照片的黑色和白色区域完全没有像素。

所以把曲线最右侧横向左移,此时原来亮度值(输入值)219的像素,全部被提亮到了255(输出值)的纯白色。照片中终于有了亮白的部分。在曲线最左侧建立一个锚点,横向右拉,此时原来亮度值55的深灰色区域,就全部输出成了亮度为0的纯黑区域。照片中又有了深黑色。通过这两步,加大了照片黑白场的差距,照片的反差就大大提高了。

黑白场差值大的图片一般层次丰富,鲜艳锐利。但是照片的黑白场差值并不是越高越好。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照片的黑场一定要是0,白场必须为255。

六、对比度曲线:

对比度曲线,其实就是摄影里几乎人人皆知的S型曲线和反S型曲线了。

增强对比度曲线(S型曲线),其实就是在高光处建立锚点并提高,在阴影处建立锚点并降低,拉出一个像英语字母S一样的曲线。

仔细观察S曲线,或许就能理解到其背后的原理。一张照片按亮度从低到高分为黑色,阴影,中间调(曝光度),高光和白色5个部分。其中中间调区域的过渡与细节最为细腻。可以看到S型曲线中间部分,输入和输出值变化很小。所以S曲线在中间调区域的影响并不大,很好的保护了照片细节最丰富的部分。

白色和黑色区域在最两端,S型曲线对这些亮度区域的改变也不大,有效防止了过曝和欠曝溢出。S曲线主要是提高了原来照片中高光部分的亮度,降低了阴影部分的亮度,让照片的影调更加偏向硬调。因此S曲线在保护黑白色与中间调细节的前提下,有效的提高了照片的对比度,几乎成为了大部分照片必用的一步。

如果降低高光锚点,提高阴影锚点,形成一个反S的形状。就是降低对比度曲线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6qp4QgOPP0XZlZ9os45BT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