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夜栖的鸟儿写了一篇论文


在积累了足够的调查数据之后,我们开始着手分析北京鸟类对于夜栖植物的选择,探究它们对于城市环境的适应能力。


考虑到麻雀、喜鹊和灰喜鹊等常见鸟类的利用偏好可能决定了鸟类最多的植物,从而忽略了数量较少的鸟类对夜栖植物的利用,我们使用了一种名为稀有度加权丰富度的指标来确定对夜栖鸟类重要的植物。同时,我们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了夜栖鸟类在不同季节对植物的胸径、树高、冠幅和栖枝高度的利用差异,希望通过对这些植物特征的记录,来解释夜栖鸟类对植物利用背后的原因。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作为记录到夜栖鸟类最多的三种植物,圆柏、美国红梣和早园竹同样具有最高的稀有度加权丰富度,反映了它们对于鸟类夜栖的重要作用。


研究还发现,鸟类对落叶植物的利用比例在夏季最高(92.44%),对常绿植物的利用比例在冬季最高(75.19%)。夜栖鸟类对植物胸径、树高和冠幅的利用均在夏季最大,冬季最小。也就是说,在夏季时,城市树木枝叶繁茂,鸟类会倾向于利用安全性更好的高大的落叶植物夜栖,如美国红梣、一球悬铃木(Platanus occidentalis)、旱柳(Salix matsudana)等。而在冬季落叶之后,鸟类倾向于利用保温性更好的低矮的常绿植物夜栖,如圆柏、早园竹、油松(Pinus tabuliformis)等。


夜栖鸟类在夏天偏爱更高大、胸径更粗、冠幅更大的植物,而在冬季的倾向正好相反;栖枝高度则没有随季节有明显变化(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我们还对不同体型的鸟类进行了分析,发现大体型鸟类(比如喜鹊)更喜欢在落叶植物中睡觉(95.07%),且在不同季节对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的利用没有显著差异。而小体型鸟类(比如麻雀)对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的利用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它们夏季更喜欢在落叶植物中睡觉(90.85%),而冬季更偏向于在常绿植物中夜栖(90.63%)。

 

大体型鸟类和小体型鸟类在不同季节对常绿和落叶植物的利用比例(图片来源:参考资料[3])


在我们的调查区域中,虽然常绿植物的数量只占所有植物的20%,但有超过40%的鸟类会利用常绿植物夜栖,城市中数量较少的非优势鸟类也对常绿植物表现出相似的偏好。大部分常绿植物都是通过人工种植才在北京平原地区出现的,而非自然生长的本土物种,鸟类对常绿植物的利用也体现了它们对城市园林环境的适应。


北京林业大学(上)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下)调查植被分布情况(图片来源:参考资料[3])


结合调查数据分析,为了给北京城市鸟类提供更好的栖息环境,我们建议为未来在进行城市园林建设时,注意常绿与落叶植物的结合,提高园林植物的多样性,选择保留或种植具有较大胸径、树高、冠幅的落叶植物和冬季较为茂密的常绿植物,如圆柏、早园竹、油松等。


愿在每一个寒冷的夜晚,这些与我们人类朝夕相处的城市精灵们,都能从高楼林立的都市中找到一个温暖的港湾。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Fpb2EPv8FoBmE275ddVt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