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此轮美国对华惩罚清单影响主要是结构方面:

首先,此次美对华5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占中国对美出口的13%左右

其次,此前美方4/3清单中1034种商品的大部分的Armington替代弹性并不高,此次6/15清单提高了高科技产品所占比例,相应的我们调高替代弹性,设置在在1.2-2.5之间(图11)。假设加征25%的关税,我们以弹性1.2、1.5、2、2.5进行测算:

● 假设所有商品的替代弹性为1.2,我国对美出口将减少150亿美元;

● 假设所有商品的替代弹性为1.5,我国对美出口将减少188亿美元;

● 假设所有商品的替代弹性为2.0,我国对美出口将减少250亿美元;

● 假设所有商品的替代弹性为2.5,我国对美出口将减少313亿美元。

按2017年我国对美出口4330亿美元的出口计算,出口减少的程度约占我国对美国出口的3.5-7.2%,占我国整体出口的0.7-1.4%。因此,我国整体出口的减少或在0.7-1.4%之间。

2.3 中国对美国惩罚清单影响CPI或达0.2个百分点左右。

中国超预期强硬回击美国的清单里面包括大豆、玉米、棉花、高粱、小麦、牛肉等农产品,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对大豆征收关税。美国和巴西为中国大豆进口两大主要来源国,2016年全年,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大豆3417万吨,占中国整个进口的40.5%(图12)。中国对美国大豆进口的25%惩罚性关税将会通过三大渠道影响中国的CPI:(1)畜牧养殖饲料(如豆粕)、(2)食用油(如豆油)和(3)其它豆类制品(如干豆):

● 静态地看,美大豆价格通过上述三大渠道影响中国CPI约0.8个百分点,因此,此次征收25%惩罚性关税将拉升中国CPI约0.2个百分点。

● 动态地看,影响会略小些,因为美国大豆部分会被其他国家的大豆所替代。当全球大豆需求发生结构性变化,其他国家大豆的价格也可能有所上行,但幅度不会超过对美国大豆征税的税率。

2.4 贸易战是持久战,冲突性将不断。

根据当前公开信息来看,美方的核心诉求可能包括下面四大方面:

(1)降低中美贸易逆差1000亿美元(方式不限);

(2)中方不得强迫外资企业转移技术来换中国市场;

(3)中方不得通过政府补贴、产业基金等产业政策打造先进制造业;

(4)中方向美方大幅度开放市场准入,包括国民待遇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准入。

就中国在美方的四大诉求上的让步空间,我们认为:

● 中国可能通过增加购买的方法提高对美国的进口,但1000亿美元的顺差的削减估计很难达到,同时,中方会要求放开美方的高技术产品的解禁对华出口。

● 中方可能会同意不强行要求“技术换市场”的做法,但隐形方面做法不会立即改变。

● 至于开放市场准入,中方本来就因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有此打算,应该不是难事。

● 但是,关于产业政策则可能是中方的底线问题。或许中方在调门上略有降低,但不会出现实质性的改变,因为改变中国增长方式,事关未来中国30年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政策底线,不会轻易改变和让步。

当然,在双方达成妥协之前,中美仍有可能提高摩擦调门来恫吓对方,从而在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后续,美方可能威胁制裁更多中国商品(特朗普提到1000亿美元),中方可能威胁制裁更多美国商品外,可能威胁制裁服务贸易,撤销开放市场的承诺等。接下来2个月,特朗普政府还有可能进行以下贸易举措

● 6月22日:特朗普援引1962年“贸易扩张法案”第232款进行进口汽车调查的期限到期。该法案允许特朗普总统以“国家安全”为由,单方面征收相关关税,以遏制汽车及货车进口。

● 6月30日:美国财政部计划发布一份适用于中国企业的投资限制清单。纳入考虑的措施包括限制中国公民的签证和限制中国公司的科技投资。

● 7月1日:加拿大及欧盟将对美国征收报复关税,以报复美国对其征收钢铁产品25%及铝产品10%的关税。

● 7月1日:墨西哥举行总统大选,可能会对贸易政策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产生重大影响。

● 7月初:欧盟对美国商品的关税计划将生效,从发胶到铝的各种商品都将受到冲击。

● 7月19至20日:美国国会将为“贸易扩张法案”第232款调查进口汽车举行听证会,一旦通过,就会正式实施。

我们对中美贸易战有两个核心判断,一是持久战,二是阶段性冲突不断。总体上,中美贸易战的节奏是边打边谈,我们预计7月6日双方加征关税之前还会继续谈判,市场在谨慎的同时(防止出现不可控性事件引发灾难性后果),不应过分悲观,中美贸易战在未来数年应该不断发酵,对市场的影响也是持续的。

来源:国君宏观


2019年5月更新:

如何查询我的产品是否在美国加税清单?

https://ningbocat.cn/post/1558.html


(原创)2019年5月9日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原文和自动翻译文档

https://ningbocat.cn/post/1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