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指出,种源的研发是一个十年周期的大工程,如果没有长期研发资金的支持和制度上的创新保障,在面对国际巨头的价格冲击下,无法打破“造不如买”、恶性竞争的循环。
种源开发,国际纷争背后的粮食保卫战
无论是从居安思危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粮食安全的角度来看,突破种源技术,都是粮食问题的重中之重。
目前,许多企业、科研人员,都在种源问题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开发出了相应产品,来破除卡脖子难题。
2020年,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培育出了“泰优1002”,摘得全国优质稻品种金奖,我国水稻育种芯片实现了自主可控。
去年年底,“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等3个白羽肉鸡新品种结束公示,正式通过了农业农村部审定,成为了我国首批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品种,自此可以对外销售。
要完成种源的研发,无论是对哪种体量的企业来说,其投入都是难以估量的。
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圣农集团,作为中国第一大白羽肉鸡产业,为了实现种源自主,至少努力了10年。
2
1983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下海潮”席卷了全国,捧着公务员铁饭碗的傅光明跟着这股浪潮下了海。
性格耿直的傅光明因为不想求人,把目光转移到了报纸里的几行小字上,“美国人在50天内,用1.5公斤饲料养出一只500克重的肉鸡。”
在那个年代,每一个挨过饿的人都对吃有一股执着的劲头。于是,这年春节前夕,傅光明先是跑到富屯溪畔已经荒废了许久的养猪场,把这里改造成了鸡棚,并起名为光兴养鸡场,寓意着兴旺发达。
随后,他兴致冲冲跑到湖南,买下了600只鸡蛋,准备孵化小鸡。可惜,这600只鸡蛋里,只有一只孵化成功,还是只公鸡,根本没法完成下蛋的任务。
出师不利的他并没有气馁,在村里老人指点后,他再次出发,花了3个月时间跑遍全国30个城市,先后考察了300多个品种的肉鸡。
他从报纸上看到上海有种红波罗白羽鸡吃得少、长得快,肉质还好,并且成活率能达到97%以上,立刻就借了2万块钱跑到了上海。
在用手电筒挨个精挑细选了600个鸡蛋,还买了50多本关于孵化、养殖的书后,傅光明开始了自己的养殖之路:3小时开一次温度计,6小时翻一次鸡蛋,整个人在38度的高温孵化房里,一呆就是一天。
21天后,600只蛋有500只小鸡破壳而出,傅光明的心总算是踏实了一些。从消毒到喂养,傅光明亲力亲为,终于这批小鸡长到了3斤多重,完成了他的第一笔资本积累。
1984年,养鸡已经养出经验的傅光明决定把农场买下来。那时候买一个农场要18000元,于是他决定向银行贷款。但是银行贷款需要一个担保人,他在交警大队工作的父亲并不同意他养鸡,于是傅光明偷了父亲的印章,这才贷了款。
贷到款后,因为数目比较大,证明厂子的规模也大,所以不能在县里办营业执照,要去省里办。
当时已经有很多人在投资搞私营企业了,但为了避嫌和掩人耳目,这些企业都采取挂靠国有和集体企业的形式,谁都不敢承认自己是私营企业主。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