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aily.cnnb.com.cn/nbwb/html/2018-10/18/content_1131752.htm?div=-1
野鸦椿
□张海华 文/摄
“山荔枝”、“鸟眼睛”、“羊角藤”……它们分别是什么东西?彼此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回答是:没啥关系。当然,如果一定要说有啥关系,那么我只能说它们都是宁波初秋的野果,而且其外观都比较独特。
秋意渐浓,草木逐渐凋零,昆虫也越来越少。这个时候,走到山里,最吸引目光的,大概就是鲜艳、漂亮的野果了吧。对了,有的不光好看,味道也不错呢!从这一期“大山雀的博物旅行”专栏开始,我就为大家陆续介绍一些本地的时令野果。或许,此后大家在秋日登高的时候,也能在山路边遇见它们呢。
让人惊艳的“山荔枝”
荔枝产于华南,在宁波自然是没有的。不过,在9月底的时候,我有幸在山上找到了“山荔枝”。最初的发现者不是我,而是别人。那天,我在刷朋友圈时偶然看到,北仑的朋友“豆豆妈”发了一组图片,说是在太白山顶拍到的,其中有一张图让我眼睛一亮:但见满树红果,煞是好看。细看这种野果,我觉得很眼熟,好似在书上看到过。于是,马上翻开《浙江野果200种精选图谱》,果然,那是一种名为“四照花”的可食野果。不过,书上介绍的类似果实有三种,分别是四照花、东瀛四照花与秀丽四照花。其中,秀丽四照花的果实图片,还是这本书的封面大图呢。于是,我马上向“豆豆妈”问明了具体地点,于次日驱车直奔海拔500多米的太白山之巅。
到山顶后,一开车门,清凉的山风扑面而来,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向东远眺,北仑的城镇、村庄,还有东海,都清晰可见。沿着山路没走几步,就看到路边山坡上有一棵挂满了红果的树,哈,这不就是我要找的四照花嘛!树高约四五米,红果累累,非常引人注目。树上以成熟的红果居多,也有不少未熟的青色果实。果梗长约三四厘米,有的果子悬挂下来,有的则被果梗支撑着斜斜地向上举着。仔细看,有的果子只剩下半个,显然是被鸟儿啄食了。
树下的草丛里、地面上,也掉落着不少果子,其直径在一厘米左右。我从草丛里捡了一些,挑一颗干净的果子来吃,一咬开软软的果皮,里面就是多汁的黄色果肉。书上说,四照花的果实“味清甜,口感佳,可鲜食、酿酒或制醋”,不过,说实话,我觉得没有书中所说的那么好吃,它有股独特的清香,但不大甜,而且多籽,果肉略有毛糙感。或许,山里的很多可食野果都是这样的吧,毕竟不是经过人为改良过的水果。
上山的游客几乎都注意到了这棵树。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真好看!是什么野果呀?”有的说:“长得很像荔枝啊,可以吃吗?不知道吃了会不会中毒?”也有的说:“让我拍几张照片发朋友圈!”
回家后,仔细观察捡来的果子。四照花有个俗称叫做“山荔枝”,这确实比较形象,因为其果皮像荔枝一般粗糙。我把果子弄破,数了一下里面的种子,发现通常是5粒,也有7粒的。种子的大小像半粒麦子,但形状很不规整。不过,每颗果实里有这么多细碎的种子,倒便于鸟儿在啄食果实时吞下这些种子,然后在排泄时帮助传播。这应该也是植物的智慧吧。仔细看书里的介绍,觉得这次拍到的应该是东瀛四照花。
那为什么它们叫“四照花”?原来,是因为其花朵外围有4枚通常为白色(或淡黄色)的苞片,光华四照,故名四照花——不过,不知道的人,往往会以为那是4枚硕大的花瓣——而真正的花朵处在被苞片所包围的中央,那里有众多小花聚集成一个头状的花球。看来,明年春天应该上山去拍这种美丽的野花。
长着“红眼皮”的“鸟眼睛”
说完了既好看又可以吃的“山荔枝”,再来聊聊两种只适合观赏的野果。
2017年10月下旬,我到四明山中,老远看到一株树上缀满了“红花”,颇觉奇怪,心想:这个时节怎么还有花开得这么多?走近一看,不禁哑然失笑,原来红色的不是花,而是一种野果!
于是拍了照片,回家翻开图鉴一查,方知它是野鸦椿,为省沽油科的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是一种极具利用潜力的观赏植物。这种植物在国内分布很广,除东北及西北地区以外,几乎都有分布。今年9月与10月初,我到山里,在很多地方都看到了野鸦椿。
据书上描述,跟四照花一样,野鸦椿是观花、赏果两相宜的植物。可惜我以前从未留意过它的花朵。据说其花期在四五月间,黄白色的小花集生于枝顶,远看满树银花,相当好看。顺便说一句可能有点令人扫兴的话,那就是:它的叶子被揉碎后会发出恶臭味,一般人受不了。
当然,不管怎么说,野鸦椿的果实是最为吸引人的。其果子成熟后,软革质的红色果皮会开裂,露出里面的黑色种子。有人形象地说,乌黑的种子配上鲜红的果皮,“犹如满树红花上点缀着颗颗黑珍珠”。野鸦椿的挂果期很长,可以从盛夏一直到深秋,因此很适合作为园林景观树种。
这种植物还有两个有趣的俗名,一是“鸟眼睛”(或“鸡眼睛”),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指黑色的种子像鸟儿乌溜溜的眼睛;二是“鸡肫皮”,估计这是指绽开的果皮有点像皱皱的且又反卷的鸡肫皮吧!果实还可以入药,具有祛风除湿、理气止痛及止血之功效。
不过,至于“野鸦椿”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我却弄不明白。在网上搜了一下,看到杭州的资深博物爱好者蒋老师猜测说:“野鸦椿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可能就是说‘野鸦’会来取食种子……”这可备一说。
此“羊角藤”非彼“羊角藤”
国庆长假后,我到东钱湖畔的福泉山中寻找野果,刚拍摄完野鸦椿的果实,就又见到了一种以前未曾见过的奇特野果。这种果子为鲜艳的橙红色,远看的话,但见浓密的绿叶衬着颗颗红果,十分好看,但靠近一瞧,却发现其果实的形状堪称怪异——甚至可以说“诡异”——它的每一个果实都不大规则,有点像微小的生姜块,而且还有多个像眼睛一样的凸出的圆斑,十分古怪。赶紧拍了照片,然后打开手机上所安装的识别植物的软件进行扫描。很快,软件告诉我,这种植物名叫“羊角藤”。经再次搜索、比对,我可以确认这是羊角藤没错。这是一种属于茜草科巴戟天属的藤本植物。
不过,这款软件还介绍说:“羊角藤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它的形状像是一对羊角。”可是我对着眼前的植物左看右看,无论是它的叶子还是果实,都看不出它哪一点像是羊角。
鉴于很多植物名都很“奇葩”,对于我这样的门外汉来说搞不明白是很正常的,因此暂且将此搁置不论。真正让我大吃一惊的,是该软件对于此羊角藤所描述的另外一些话,具体是这么说的:“中国民间传说的四大毒草:断肠草、曼陀罗、马钱子、羊角藤。羊角藤就是这四大毒草之一。”真的是这样吗?回家后,我上网仔细检索,发现有一种名为“羊角拗”的属于夹竹桃科的植物,有一个常用俗名也叫“羊角藤”。羊角拗的果实,其外形与羚羊角确实比较相似。这种植物全株有剧毒,误食后,会使人头痛、头晕、呕吐、腹泻、神志迷乱,重则致人死亡。
这下算是基本搞清楚了,手机软件上关于羊角藤(茜草科)的介绍,应该是误用了关于羊角拗(夹竹桃科)的描述,完全是张冠李戴的结果。由此,也不禁让人感慨:尽管现在科技发达,很多时候靠手机“扫一扫”就能解决问题,但诚如老话所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轻信与盲从。
目前有1条大神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