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来自追光动画《新神榜:哪吒重生》中更加离经叛道、柴油朋克风格的哪吒转世李云祥,无疑都汲取了哪吒核心形象中的某几个关键切片并将其放大或魔改。
这些当代的哪吒,较之于上文的起源与神魔志怪小说里更多地用来表达宗教或伦理等形而上观点的哪吒,拥有更完整的身世背景和更人性化的成长经历;同时,不囿于既定的经典视觉形象和美学特征,从拽酷到呆萌,从奇/科幻到日常,他的形象被反复重塑,从不同侧面映射出我们当下这个时代的精神与价值诉求。
不过,纵使当代动画里的哪吒形象千变万化,我们始终可以从其中捕捉到那条隐含的、决定了其核心魅力的原型主线——个体与周围世界在道德与价值观上的冲突。不同社会语境下对于何为“道德”“个体需要适应还是改造现有秩序”的理解产生的偏差,都可以从具有代表性的哪吒形象里管中窥豹。
当代流行文化中另一个框架,DnD阵营九宫格,或许能允许我们在“善/恶”和“秩序与混乱”这两层二元对立的维度上标定不同的哪吒所处的位置。
对于这样自带“对抗秩序”与“挑战善恶界限”属性的角色来说,阵营九宫格正好能揭示他在不同作品里所承担的道德角色和反叛程度。也能帮助我们比较,不同时代人们期待的哪吒究竟是一个维护秩序的英雄,还是一个要颠覆旧世界的反叛者。
龙与地下城(DnD)的阵营九宫格将角色在道德与秩序两条轴线上进行定位:一条轴是“善—中立—恶”,另一条轴是“守序—中立—混乱”。通过这两条轴的组合,能得到包括“守序善良”“混乱善良”“守序邪恶”“混乱邪恶”等阵营。
不同动画里的哪吒在阵营坐标轴四象限里的分布:
守序阵营——虽有叛逆成分,但总体上是在顺应某种主流正统或规范。
混乱阵营——挑战权威与世俗的规范,但出发点是自我认同的道德与良善。
中立阵营——秩序维度的倾向在这些角色身上并不明显,他们只为恶搞和颠覆哪吒的传统印象而存在。至于道德,他们或许一开始就不存在进行善恶判断的理性(理性蒸发)。
1. 守序阵营
守序善良:
《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哪吒传奇(2003)》《封神榜传奇(1999)》
守序中立:
《罗小黑战记(2019)》
守序邪恶:
《大闹天宫(1961)》
尽管70年代末的动画《哪吒闹海》为我们奠定的是一个极具反叛精神的、处于“混乱善良”阵营的哪吒,但大多数随后出现的、伴随绝大部分90后、00后成长的有哪吒登场,特别是作为主角的动画里,他的形象都可被归类在“守序善良”阵营中。
或许这正显示了“叛逆的少年英雄最终走上正途,维护社会的正义与秩序”的叙事才是符合大众口味的最大公约数。有限度的、可控的反叛精神在面向青少年的动画里是可被接受乃至鼓励的,但当这种逆反上升至对自我归属的叩问与质疑,和对一切秩序根本性的颠覆时,则显得有些过于沉重乃至不合时宜。
这一阵营中最为大众熟知的哪吒形象应属《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哪吒传奇》中的两位。后者是笔者这样的95后的童年记忆,前者则在更年轻的一代中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哪吒传奇》中的哪吒早期经历在剧情中所占的比例较少,多数笔墨都放在了哪吒作为一个身负异能、拥有宝器乾坤圈和混天绫的少年英雄的成长故事。
剧情中继承了志怪小说《封神演义》中鲜明的善恶阵营对立,以石矶和商纣王为首的反派象征着纯粹的暴戾和邪恶,给予哪吒及其伙伴的目标——协助姬发推翻纣王的残暴统治以及道德上的合理性。哪吒自刎的前因也改成被误会和冤枉,而非叛逆和肆意妄为导致。这种设定与处理让青少年观众更容易理解和代入,也符合一部黄金档动画寓教于乐的功能。
换句话说,这位哪吒从始至终都在天道和仁政的秩序框架下行事,同时也拥有来自家庭、伙伴、师长的支持。在一切都欣欣向荣的千禧年代,我们似乎并不需要劳神审视和质疑自我,时代本就应许了每个身处其中的个体光明的未来。阳光的少年英雄即是那个时代的拟人形象。
《魔童降世》中的哪吒,登场时的外形与言行举止都写满了桀骜不驯,似乎是对原典的一种回潮。纵观全剧,他也的确同样对某种“生来如此”提出了质问,并喊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口号。然而这种质疑指向的是渴求外界看见他叛逆外表下的孤独与寂寞,渴望被他人理解和接纳,而非原典中更为决绝的、与世俗和伦理纲常的决裂。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