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系列1:洞察产业变革,预见商业新局
目
录
1. 基础知识
2. 产业链变革
3. 配套条件:安全、法规、保险
4. 商业模式
1. 基础知识
根据国际自动机工程学会(SAE),业界对自动驾驶按驾驶员参与程度分为L0-L5六级,是评估和引导自动驾驶发展的重要标准。具体来看,L0到L2阶段均属于辅助驾驶,以驾驶员操作为主,自动驾驶功能主要包括车道偏离预警、自动紧急制动、自适应巡航等。从L3开始,辅助驾驶转向自动驾驶。L3 阶段是条件自动驾驶阶段,可在一定条件下,系统完成所有驾驶操作。到了L4和L5,自动驾驶的条件逐步放开,系统最终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当前,L2级辅助驾驶在商业化上已发展成熟,2023年在我国的渗透率达到37%。2019年,特斯拉开始推送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功能,可根据地图数据和传感器信息,在高速公路等特定场景下自动驶入、驶出高速公路,自动变道等,接近实现L3。国内品牌也迅速跟进,在L2的基础上推出自家的类似NOA功能,比如蔚来的NOP(Navigate on Pilot),华为的NCA(Navigate Cruise Assist),以及小鹏的NGP(Navigation Guided Pilot)。不过,大多车企会以L2+/L2++等来凸显自身产品功能,以规避监管压力以及潜在的事故责任。

NOA 的出现和逐步成熟标志着自动驾驶从 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到 FSD(Full Self-Driving完全自动驾驶)的过渡。NOA 分为高速 NOA 和城市 NOA 两种应用场景,其中高速场景相对简单,主要包括自动汇入主路、主路巡航行驶、智能选车道和自动驶离高速等功能。当前多数车企已实现高速NOA,城市NOA则因为城市路况复杂、环境多变等因素而较难突破,当前仅头部车企如特斯拉、华为、蔚小理等实现落地。


以上我们从产品角度对自动驾驶进行了划分,下面来看技术层面的基础架构。实现自动驾驶主要通过四个核心模块:感知、决策、规划、控制。 感知模块主要负责周边信息感知和检测,就像我们人类驾驶员观察周边情况,通过各类传感器(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超声波雷达)的输入数据,输出车道线、行人、车辆等的位置和轨迹等信息。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