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文/林海伦

编 辑/小   山


密纹矍眼蝶,多在阴暗的林下或灌丛处活动,幼虫以取食竹叶为生,正面图案灰暗简单


宁波目前有记录的蝴蝶种类共有226种,其中眼蝶科的种类为27种,比占据C位的凤蝶科的26种还要多1种,可见眼蝶的种类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蝴蝶类群。

眼蝶科蝴蝶的翅膀上普遍具有眼睛一样的图案,由此得名。昆虫学上称这种与眼睛一样的图案叫“眼斑”,眼斑是眼蝶科翅膀的重要特征,在野外很容易辨认。

这种眼斑的意义主要是用于吓唬天敌,与其视觉系统没有什么关系,其实只能算作一种假眼。当天敌看到如此大且多的眼睛时,一定会有所畏惧和困惑,这就给眼蝶创造出逃生的时间来。自然界的生物智慧无处不在,各种奇思妙想都能让人大开眼界。

白斑眼蝶正面,翅膀上没有任何眼斑,非常罕见,宁波仅此一种

白斑眼蝶反面,色调为棕褐色,与正面的黑色有所不同


当然,并非所有的眼蝶科种类都有这个特征的。宁波的眼蝶科中就有一种白斑眼蝶的翅膀上是找不到任何的眼斑。这种蝴蝶曾经被归入到蛱蝶科中,叫作四星云蛱蝶”,后来从其生物学的特性中发现更加接近眼蝶科,幼虫取食的是竹叶,喜欢在阴暗的林子内活动,与蛱蝶的习性相去甚远,于是就被踢出蛱蝶科来到眼蝶科中。因此,物种的形态是一个指示因素,其生物学特性又是另一个更加重要的因素。有关白斑眼蝶的归属问题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证。

从眼蝶科种类的共性现象来看,翅膀的正面普遍呈灰褐色,几乎没有图案,堪称是一类真正的“灰蝶”。

小眉眼蝶,个体明显比大眉眼蝶小一号,但一排亮晶晶的小眼圈却十分抓人眼球

小眉眼蝶正面,可以称得上真正的灰蝶

拟稻眉眼蝶(高温型),眉纹带有蓝晕,眼斑清晰

拟稻眉眼蝶(低温型),眼斑比较暗淡细小,同一种蝴蝶发生的时段不同其表现型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这是一年可以发生多代的生物才会有的特殊现象


而翅膀的腹面,即通常说的反面,则是其展现魅力的主阵地。翅膀的反面都有各种设计精致的眼斑图案,有圆整黄亮的眼圈,深色的眼影,更加重要的是眼圈中心处有发亮的高光点。

这种图案布局与其日常的活动习性是密切相关的。眼蝶们多数喜欢在阴暗的林中慢悠悠地飞舞,停息时翅膀都是合在一起,即反面的图案总是能被看到的,正面的部分被折合隐藏起来了。

蓝斑丽眼蝶雄蝶特写,守在蝶道上,随时准备起飞,翅膀反面的图案比较低调


眼蝶科种类的幼虫多数是取食各种竹叶的,但是有种叫蓝斑丽眼蝶的种类其幼虫却是取食石菖蒲的叶片。可能是寄主植物的差异,蓝斑丽眼蝶成虫的习性倒是更像蛱蝶科的种类,飞行速度极快,而且不爱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

蓝斑丽眼蝶的雄蝶总是守在沟谷的蝶道口中,具有很强的领地意识,当有别的同种的雄蝶进入其领地范围内,便会马上起飞进行驱逐。

蓝斑丽眼蝶雄蝶正面,具有两种类型的闪光鳞片,是宁波眼蝶科中色彩最为艳丽的种类

蓝斑丽眼蝶雌蝶,蓝色条斑比较狭窄且呈弧形,而且只有一种颜色的闪光鳞片

蓝斑丽眼蝶雄蝶反面,可见具多个眼斑,暴露出其眼蝶科的真实身份,幼虫取食石菖蒲的叶片


蓝斑丽眼蝶的雄蝶翅膀正面具有两种不同色调的蓝色闪光鳞片,是宁波眼蝶科中最为华丽的种类,雌蝶只有一种蓝色闪光鳞片,且蓝斑明显很小。不过它们翅膀的反面还是可以看到有眼斑的,这种蝴蝶一年只发生一代,一般只能在6-7月才能遇见。

有的蝴蝶种类生命周期较短,1-2个月就能完成一个世代,一年可以发生好几代。不同季节的气温条件相差很大,导致其季节型的个体差异也很大,时常被称为“春型”、“夏型”和“秋型”,其实可以概括为“高温型”和“低温型”两种。

古眼蝶,眼斑上的高光处鳞片具有闪光的效果

拟稻眉眼蝶(低温型)交尾时,两头分开,依靠雄蝶尾端的抱握器来夹住雌蝶的尾部,以保证能顺利繁殖后代


如果是一年只发生一代的种类就不存在季节型的情况了。这是蝴蝶界特有的现象。

另外,蝴蝶交配时是尾部结合,两头分开。这是由于雄蝶的尾部具有一个十分发达的抱握器,抱握器是由左右两瓣结构复杂的瓣片组成,能牢牢夹住和钩住雌蝶的尾部,当交配过程受到打扰时,往往是雌蝶行主导飞行,雄蝶被吊挂在下方,可见其抱握器的力道有多大了。抱握器连同内部的生殖器特征是物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黛眼蝶,又名云眼蝶,一般只能在高海拔的山区才能遇见,属于罕见的黛眼蝶种类

黛眼蝶,眼斑不是十分清晰,但尾突比较显著

曲纹黛眼蝶,翅面明显呈棕色,这是雄蝶,图案比较单调,美感比不上雌蝶,也是少数雌蝶比雄蝶漂亮的蝴蝶种类,但眼斑中的高光点有多个


曲纹黛眼蝶雌蝶,翅面也明显呈棕色,图案明显比雄蝶复杂多变,是少数雌蝶比雄蝶漂亮的蝴蝶种类

棕褐黛眼蝶,眼斑不是十分清晰,翅面呈棕褐色,一种喜欢在更加阴暗的林子环境中活动的眼蝶

圆翅黛眼蝶,属于完全没有尾突的黛眼蝶属种类,正面的图案往往很简单,但也能看到眼斑的影子或痕迹

圆翅黛眼蝶反面,眼斑多且炯炯有神,一种较为罕见的眼蝶种类

圆翅黛眼蝶反面,与上图在色调上有差异


宁波眼蝶科中种类最多的是黛眼蝶属,总共有10种,分别是黛眼蝶、尖尾黛眼蝶、  白带黛眼蝶、长纹黛眼蝶、棕褐黛眼蝶、连纹黛眼蝶、直带黛眼蝶、圆翅黛眼蝶、曲纹黛眼蝶蛇神黛眼蝶

矍眼蝶后翅的眼斑比较细小,是种容易识别的眼蝶种类,个体很小,也不常见

密纹矍眼蝶反面,眼蝶科的蝴蝶多是反面图案比正面精致清晰,这与其活动习性相关,它们喜欢将翅膀合拢,因此反面的图案显现出来了

密纹矍眼蝶正在一年蓬上采蜜,眼蝶科的部分种类也有采花的习性,绝大多数的眼蝶是不会去花朵上采蜜的

幽矍眼蝶,后翅眼斑比较多,一种很罕见的矍眼蝶种类

幽矍眼蝶,眼斑的大小有时会有变化,鉴定起来就会让人感到困惑


其次是矍眼蝶属,共有6种,分别是矍眼蝶、密纹矍眼蝶、东亚矍眼蝶、幽矍眼蝶、大波矍眼蝶前雾矍眼蝶等。

布莱荫眼蝶反面,是眼蝶科中个体较大的种类,翅膀的反面是种典型的迷彩图,在森林中具有非凡的隐身效果

布莱荫眼蝶正面,与多数眼蝶单一灰褐色相比更有花头了

蒙链荫眼蝶,个体大小和生活习性与布莱荫眼蝶十分相似,但反面有一白色的条带贯穿前后翅膀,也是种迷彩图案


布莱荫眼蝶蒙链荫眼蝶这两种体形较大的种类,它们的翅膀上都有各种眼斑,但是其翅膀的图案更像是一种迷彩效果,根本不具有恫吓天敌的作用。在野外,当它们停息在树干上时往往是很难被发现的。

密纱眉眼蝶反面,原名大眉眼蝶,多生活在阴暗的密林中,是种比较罕见的种类,淡黄色的眉纹是其最显著的鉴别特征


在此,我将近期在宁波野外发现并记录的眼蝶科种类整理出来,让大家一起来见识一下眼蝶科种类的独特魅力。

林海伦 2025718


---------the end--------



作者简介:林海伦,宁波市药品检验所主任中药师,30多年来一直关注研究宁波的乡土动植物资源,发现过大量珍稀物种,并长期致力于科普宣传工作。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VuBgagpl5-Oy_hfuFc4suA?scen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