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召回历史看,早在2009年时,大众迈腾在美国召回了1.35辆湿式DSG车型,随后大众中国也召回了2760辆相关车型。2014年,长安福特对部分6速干式双离合车型的输油轴油封实施延长质保,用“客户关怀”的方式替代本该的召回行为。
其它品牌的DCT车型也相继步其后尘,比亚迪的SVS问题、观致的低速异响、昂科威的拥堵闯挡......都与双离合有直接有关系。
总体看,彼时自动变速器的稳定性上,有这样一条“Diss链”:6AT>CVT>6速湿式DCT>9AT>7速干式DCT。
聪明的读者可以看出这样一条规律:并不是AT绝对优于DCT,比如6速湿式DCT的稳定性就比9AT略好。这里的真理其实很简单:谁上市早,谁的稳定性就更好。
因为任何新技术,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有成熟与否的区别。所以2002年就量产的6速湿式DCT经历了十多年的历练后,质量趋于基本稳定;而2008年才上市的干式DCT,尽量应用量更大但还不满十年,仍处于磨合期。
所以,车聚君的建议是:无论AT还是DCT,尽量选量产时间更久一点的技术,千万别像买衣服一样追时髦。技术的新鲜程度与风险度,永远成正比。
这一点上,有两个技术更能说明问题:往后看,涡轮增压比双离合量产时间更早,一开始也是各种问题,如涡轮迟滞、烧机油、寿命低,现在成熟的涡轮增压器,基本上和发动机同寿命,可实现终身免维护,且不少厂家可以做到1500转以内即可让涡轮介入,甚至还应用了电子涡轮,大大缓解了涡轮迟滞的现象。
往前看,自动辅助驾驶技术比双离合更新,一开始也出过不少问题,甚至还有车毁人亡的案例,倒逼厂家修改说辞与设定,加强技术的迭代与改进。
所以,双离合和任何新技术一样,也并非都是洪水猛兽。如果一定要买DCT车型,车聚君的推荐标准如下:
▎尽量选湿式DCT;
▎尽量选扭矩偏大的湿式DCT;
▎尽量选关键部件来自著名供应商的湿式DCT;
▎尽量选研发实力强、匹配工作到位的厂家的DCT车型。
其中,第一、二、四项,我们一般可以通过公开资料获知相关信息,那关于供应商怎么判断?
4双离合的关键供应商有谁?
通常来说,双离合的供应链中有五大巨头,以3+2的形式存在。三个最核心的零部件企业可以用logo的“红、黄、蓝”来代表:格特拉克(Getrag)、LuK(鲁克)、博格华纳(BorgWarner),它们基本垄断了双离合的一二级供应市场。
大致特点是:博格华纳以湿式双离合模块为主,LuK以干式为主,而格特拉克干湿均有略偏湿式。博格华纳的全球总部在美国底特律郊外,但它的双离合技术所在的传动单元的总部在德国;格特拉克本身脱胎于福特,总部位于德国,但麦格纳国际于2016年初收购了格特拉克,并将之划归旗下麦格纳动力总成运营事业部。所以,二者都是沉浸在美式文化中的德系零部件巨头。
LuK的身世相对简单些,它生于德国长于德国,是母公司舍弗勒(Schaeffler)旗下三大子品牌(INA、LuK、FAG)之一。
另外两家相对弱势一些,一家是在DCT领域中只做保时捷生意的ZF(采埃孚),它的真正重心是在AT领域称王称霸;另一家是背靠菲亚特爸爸的FPT(菲亚特动力科技),专以FCA集团的内部生意为主。
为了更清楚的展现双离合市场错综复杂的供应关系,车聚君花了几个晚上采访了十几位业内人士,整理出下表:
或有纰漏,但应是市面上最全面、详尽的DCT全景图了,不用谢。
在这张表格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DCT双离合产业的供应链层级。像格特拉克这样的企业,既可以作为一级供应商(Tier 1),直接向主机厂提供DCT的系统总成;又可以兼作二线供应商(Tier 2),提供关键的双离合模块。所以,业内通常称之为:全球最大的独立自动变速器企业之一。
而博格华纳、LuK则专注于Tier 2的生意,老老实实只做双离合模块生意,而且一个主攻湿式,一个主攻干式。至于同处于Tier 2层级的TCU(自动变速器控制模块)供应商们,则是另一个世界了:基本上被博世、大陆这两家德企垄断了。
回看整张表,无论无论哪个层级,几乎是欧洲人或说德国人的天下。间或闪过一些“群众演员”,如法国的法雷奥、意大利的FPT和玛瑞利、日韩的本田和现代等企业,剩下就是中国自主品牌顽强奋斗的身影了,如比亚迪、上汽、一汽、长安、江淮、长城、吉利等。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