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你可以在国内买到正版的《生化危机2》。
一
1985年,文化部向国务院申请设立国家版权局的时候,游戏在海外也算新生事物,对国内多数人自然全无概念。当时国内仅有极少数人能够接触到雅达利2600和FC等游戏机,距离小霸王等山寨游戏机的流行还要几年时间。
所以,刚刚成立的国家版权局,其主要职责是保护图书、录音录像出版物在内的文化作品的著作权。
一年后,国务院决定撤消文化部所属国家出版局,成立国家新闻出版署,同时保留国家版权局。就这样,新闻出版署成为了一个独立于文化部之外的国务院直属机构,成为新闻出版、图书和音像电子出版的主管机构。
时间进入90年代,国内一些富裕的家庭也已经可以接触到SFC、MD等海外流行的游戏机和个人计算机,出现了国内第一本游戏杂志《GAME集中营》,买起了“教育类电子产品”的小霸王。前者让人知道了在当时堪称天价的正版游戏,后者则毫无版权意识,却给了很多人游戏启蒙。
在无人监管的状态下,一些从事软件进口的单位尝试从正规途径引进游戏。这些游戏最初被赋予教育的意义。前身为“清华大学软件光盘中心”的金盘电子,曾在90年代初引入了游戏《神偷卡门》,是数年后小神龙俱乐部那个同名动画的原型游戏之一。如果从教育的角度,确实可以让玩游戏的孩子了解更多世界地理历史知识。
《神偷卡门》游戏最早被作为教育软件引入国内
嗅到商机后,一些先行发展的台湾游戏厂商开始在大陆建设公司。智冠于90年代初在广州成立了分公司,公司里的一个叫张淳的年轻人后来成立了目标软件。而大陆的一些软件公司也开始从事游戏开发,金盘电子开发了第一款国产原创游戏的《神鹰突击队》,金山软件成立了名为西山居,国产原创游戏行业初期最有标志意义的公司前导,也于1995年成立。
差不多相同的时间,海外游戏公司也开始关注中国市场。1995年,来自美国的EA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第一个中国办事处,正式在中国市场发售自家游戏,很快育碧也来到了中国。
外国游戏正式进入中国,在当时要通过什么渠道?以EA为例,他们的合作出版社是中国图书进口总公司,受益于监管真空,当时既没有“外资企业不得直接从事游戏发行”的限制,也没有今天这样的内容审查,EA当时的一系列游戏如《FIFA 96》《遁入黑暗》《傲气雄鹰》等游戏都顺利进入中国。
二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游戏市场处在一个监管力度非常弱的环境中,也给很多游戏提供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这其中有两家公司不得不提,其中一个是中国电子物资总公司,另外一个则是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中国电子物资总公司的前身,是1963年成立的机械工业部物资局,曾是电子工业部下属的物资供应公司。而计算机软件产品的管辖权即属于电子工业部,即后来的信息产业部,今天的工信部。
至于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当时是新闻出版署下辖的一家国营出版社,是政府指定的唯一代理境外报纸与音像制品进口的机构,在国内各大城市都设有分部。
海外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是中国图书进口总公司的主要进口业务
由于中国游戏行业初期发展起来是PC游戏,而非主机游戏,在很多人眼中被视作计算机软件的一种。加上90年代前后,随着电子产品的增多,国内图书出版等领域出现了很多软盘、光盘、磁带等不同形式的电子出版物,游戏也可被视做电子出版物的一种。因此这两家各有背景的国营公司,都有开展游戏进口出版的业务。
理论上,游戏无论是作为计算机软件还是出版物,都要进行审查。只不过当今游戏行业都十分熟悉的审查制度在当时还没有建立,游戏沿用的是图书出版物的审查流程——只需要出版社的自审即可上市。对于游戏这种新生事物,审查人员也缺乏足够的了解,往往是对照说明书打开一两个界面进行象征性的审查,结果在90年代的出版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今天看来惊世骇俗的正版游戏。
游戏撰稿人CaesarZX曾在《大众软件》发表过一篇回顾电子艺界的文章,其中提到,1997年金盘公司代理引进了法国游戏《死亡地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个游戏在西方属于M级,游戏后期有一段长达10余秒的漏点床戏。
中国玩家之所以非常熟悉《生化危机》这个IP,当年的正版游戏也功不可没。《生化危机》的前3代是上海育碧引进的,同样由育碧代理引入国内的还有《恐龙危机》系列、初代《鬼武者》等,可见2000年前后的进口游戏监管还处在一个相对真空的地带。
不仅是外企,国内企业也代理过很多在今天已经不可能进入国内的游戏系列。比如完美世界的前身欢乐亿派,成立之后的第一个代理游戏就是曾经小有名气的恐怖游戏系列:《女巫布莱尔》系列的前三部作品。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