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车不安全吧?”
“为什么?”
“关门声儿太小了”
“……”
像这样的对话,在如今生活中仍屡见不鲜,甚至还能为此争论不休,足以可见人们对于汽车安全问题的认知依旧肤浅,甚至有的人还对类似的“错误”坚信不疑。
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方面是因为安全问题只有在发生事故后才会暴露,导致人们只在意配置、空间等“显性”部分,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测试机构之间存在各种“差异”,导致很多消费者被其误导。人们或是不愿意花费时间了解,或是得到了错误信息,结果对汽车安全问题“一知半解”。
(除了较软的引擎盖和前保险杠,沃尔沃甚至加入了引擎盖气囊保障行人安全)
举个例子,很多人认为汽车发生碰撞,足够“硬”就说明安全性好,其实不然。车身硬并不一定代表安全性好,发生碰撞时除了主结构“硬”,还需要吸能结构将碰撞时产生的巨大能量吸收,才能保证车内乘员安全。除此之外,车身前部还需要足够“软”,来保证与行人发生碰撞时的行人安全。
近两年,一家新的汽车安全评测机构,陆续公布了共28款车型的测试结果,引发了网上的热议。因为榜上有多款畅销热门车型,其安全评分“惨不忍睹”,尤其是原本“评分很高”的车型,这家机构却给出了相反的结果,而几款“不被看好”的国产车却拿到了高分,冲击了不少人对于汽车安全的认知。
不同国家,不同规则,中国问题在哪儿?
汽车安全问题关乎着车企利益,对于消费者来说,只听车企的宣传显然是不够的,第三方机构的测试结果才更具有参考价值。目前全球较为主流的汽车安全测评机构有五家,欧洲的E-NCAP、日本的J-NCAP、中国的C-NCAP、美国的IIHS和NHTSA。
E-NCAP(Europe-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是由欧洲五个国家的政府主导,结合了欧盟组织、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安全评测组织。
J-NCAP(Japan-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日本新车安全评鉴协会)是由日本国家出资,国土交通省委托NASVA(独立行政法人自动车事故对策机构)成立的汽车安全评估机构。
NHTSA(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并非单纯是一家评测机构,而是美国政府部门汽车安全的最高主管机关,其标准是经过美国国会通过才制定,是美国政府部门车辆监管的权威机构。
IIHS(Insurance 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则是一家汽车安全测试机构,其运营资金来自美国各大保险公司,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IIHS与车企之间形成了天然的“敌对关系”,测试严苛程度一直走在最前列。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