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8的标广段,仅从画质出发会有什么选择:
查表:
138M+档:无候选
138M档:Sony 12-24 F4 G(T), Sigma 14-24 F2.8(W), Tamron 20 F2.8, 24 F2.8,
70M档:Sony 16-35 F2.8 GM, 24-70 F2.8 GM, 24-105 F4 G(W), Tamron 17-28 (T), Samyang T/S 24 F3.5 MF
43M档:Sony 24 F1.4 GM, Sony Zeiss 16-35 F4 ZA, Loxia 21 F2.8, Loxia 25 F2.4, Sigma 28 F1.4 ART, Sigma 24-70 F2.8 DN ART, Tokina 20 F2 Firin, Samyang 24 F2.8 AF (预感竞争激烈)
29M档:Sony 28 F2, 24-240 (W), Sigma 20 F1.4 ART, Sigma 24 F1.4 ART, Samyang 20 F1.8 MF, 24 F1.4 MF
(以下截止不看)
看规格和大概MTF:(预选共22名)
Sony 12-24 F4 G - 暂保留
Sigma 14-24 F2.8 GN ART 保留
Tamron 20 F2.8 保留
Tamron 24 F2.8 保留
Sony 16-35 F2.8 保留
Sony 24-70 F2.8 保留
Sony 24-105 F4 暂保留
Tamron 17-28 F2.8 保留
Samyang T/S 24 F3.5 MF 暂保留
Sony 24 F1.4 GM 保留,
Sony Zeiss 16-35 F4 ZA 暂保留
Loxia 21 F2.8 保留,
Loxia 25 F2.4 保留,
Sigma 28 F1.4 ART 保留
Sigma 24-70 F2.8 DN ART 保留
Tokina 20 F2 Firin 保留
Samyang 24 F2.8 AF 保留
Sony 28 F2 保留
Sony 24-240 (W) - 排除
Sigma 20 F1.4 ART 保留
Sigma 24 F1.4 ART 保留
Samyang 20 F1.8 MF 保留
Samyang 24 F1.4 MF 保留
第二轮:
Sony 12-24 F4 G - 排除,对比Sigma14-24后,24端边角崩,F4比不过F2.8
Sigma 14-24 F2.8 GN ART 附加赛2
Tamron 20 F2.8 小组赛1,基本和Sigma变焦水平近似
Tamron 24 F2.8 小组赛1,基本和Sigma变焦水平近似
Sony 16-35 F2.8 小组赛2,MTF上看不出20-28段的水平,但从16或35的MTF表现看,逊于Sigma14-24A,好在焦段全覆盖
Sony 24-70 F2.8 排除,24段锐度不错,但MTF分离严重,系变焦通病,勉为其难
Sony 24-105 F4 小组赛2,24段锐度不错,但MTF分离严重,系变焦通病,勉为其难
Tamron 17-28 F2.8 小组赛2,边角崩,和12-24G表现相似,预见F4会好过12-24 F4 G
Samyang T/S 24 F3.5 MF 纪念奖,为本场唯一移轴特技选手的额外加分。实际3.5下的画质略逊16-35的路人水平
Sony 24 F1.4 GM 保留,整体谈不上锐,但MTF重合度极好
Sony Zeiss 16-35 F4 ZA 排除,本场最多保留一个16-35
Loxia 21 F2.8 小组赛3, 2.8的画质略输给Tamron 20
Loxia 25 F2.4 小组赛3, 2.8的画质略输给Tamron 24
Sigma 28 F1.4 ART 保留
Sigma 24-70 F2.8 DN ART 小组赛2,24段锐度在变焦中已经很不错了,但不可能和这个细分等级中的专业选手对比
Tokina 20 F2 Firin 小组赛3,对比24 1.4GM,差距有点大
Samyang 24 F2.8 AF 排除,24段和Sigma 24-70 F2.8差不多,当饼干还凑合
Sony 28 F2 小组赛3,基本和Samyang 24 F2.8 AF差不多水平,但不及同光圈的20Firin
Sigma 20 F1.4 ART 排除,明显弱于 Sigma 28 1.4
Sigma 24 F1.4 ART 排除,明显弱于 Sigma 28 1.4
Samyang 20 F1.8 MF 排除,小半级光圈的情况下,仍然弱于 Sigma 20 1.4,
Samyang 24 F1.4 MF 排除,崩边
本轮纪念奖:
Samyang T/S 24 F3.5 MF 纪念奖,为本场唯一移轴特技选手的额外加分。实际3.5下的画质略逊16-35的路人水平
小组赛1:(2.8 饼干组)
晋级奖:Tamron 20 F2.8,Tamron 24 F2.8 兄弟打架。
设计和表现看,两款都差不多。看视角和驾驭能力了
小组赛2:(变焦组)
Sigma 14-24 F2.8 GN ART
Sony 16-35 F2.8 (遗憾没有标广段的MTF参考,实力不确定)
Tamron 17-28 F2.8 (中央不错,可以与Sigma一争高下,但过于追求便携,边缘太差)
Sigma 24-70 F2.8 DN ART 尽管24段胜过Sony 24-70 GM,但标变不如广变
晋级奖:Sigma 14-24 F2.8 GN ART(能赶上1组的最佳饼干水平)
小组赛3:(2.0便携组)
Loxia 21 F2.8:同光圈下画质稍输隔壁饼干,和本组Firin相比光圈和画质互有胜负
Loxia 25 F2.4:同光圈下画质稍输隔壁饼干,和本组Firin相比光圈和画质互有胜负
Tokina 20 F2 Firin:画质不如本组两个龙虾,有独特的1:2微距加成
Sony 28 F2:略输Tokina 20,MTF分离度更不如
晋级奖:AF/1:2 Macro:Firin 20 AF
晋级奖:MF Loxia 25 F2.4 / MF Loxia 21 F2.8
本组的龙虾和Firin绝对差距很小,完全可以看焦段做选择
正赛:
Sony 24 F1.4 GM:中心锐度略高于Sigma 28,离开中心后略不如,边缘尚可,MTF重合度极好
Sigma 28 F1.4 ART:距中心10mm内不输24GM,15mm外的下降段,因为MTF分离的关系略输24 F1.4 GM
Tamron 20/24 F2.8 兄弟:小饼干做到这样很不容易,收光圈的24GM未必能取胜。喜欢饼干的可以入。
Sigma 14-24 F2.8 GN ART:评价同上,广变能走到这里,实属不易。考虑广变的可以入。
龙虾21 F2.8 / 25 F2.5兄弟:全开锐度基本和28ART一个水平,输在光圈小。
Tokina Firin 20 AF:评价同上
结论:
Sony 24 F1.4 GM:推荐给“追求最优秀广角的发烧者”,除了锐度不够顶级,没有其他缺点
需要轻便的可以直接上Tamron 20/24饼干
需要移轴的只有Samyang 24 3.5 MF的唯一选择
追求性价比的,可以入Sigma 28 F1.4或直接用Sigma 14-24 GN扛过去。
35mm 小广角
恢复了一些体力,今天继续来写35小广角,看看仅从画质出发会有什么选择:
虽然只限定35段,但这一组的选手也不少
查表:
138M+档:Tamron 35 2.8 Di III Macro
138M档:Sony Zeiss 35 F2.8 ZA Sonnar, Samyang 35 F2.8
70M档:Sony 16-35 F2.8 GM, 24-70 F2.8 GM, 24-105 F4 G, Tamron 28-75 F2.8 Di
43M档:Sony 35 F1.8, Sigma 35 1.2 DG ART, Sigma 24-70 F2.8 DG DN ART, Samyang 35 1.4 AF
29M档:Sony Zeiss 35 F1.4 ZA, Sigma 35 F1.4 DG ART, Samyang 35 1.4 MF (以下截止不看)
还没有看MTF就可以发现35段的分组非常奇怪
全开锐度很自然地分成三组,这是在其他组别所没有出现过的情况。
锐度领先的饼干组:
Tamron 35 2.8 Di III Macro
Sony Zeiss 35 F2.8 ZA Sonnar
Samyang 35 F2.8
打酱油的变焦组锐度紧追其后:
Sony 16-35 F2.8 GM
Sony 24-70 F2.8 GM
Tamron 28-75 F2.8 Di
Sigma 24-70 F2.8 DG DN ART,
大光定们耻辱地排在最后:
Sony 35 F1.8,
Sigma 35 1.2 DG ART,
Samyang 35 1.4 AF
Sony Zeiss 35 F1.4 ZA,
Sigma 35 F1.4 DG ART,
Samyang 35 1.4 MF
第二轮(还是老办法,每组决出冠军,然后点评):
小组赛1:(2.8 饼干组)
Tamron 35 F2.8 Di: 可谓神之MTF,高对比高锐利,MTF重合度也很好。如果不要为67滤镜而故意做大外壳,几乎挑不出缺点。
Samyang 35 F2.8 FE: 15mm内的MTF单独看也不错,但和Tamron并排一比,明显输一大截。15mm外预计跳楼式崩边。考虑到体积小巧,装在残幅上当标头非常完美。
Zeiss FE 35 2.8: 16mm内的MTF略输Samyang,16mm外毫无意外地超越崩边的Samyang。和Tamron还是一眼的差距
小组赛2:(变焦组)
由于大部分三元变都没有35mm处的MTF,因此这里的结果只是基于两头MTF的估值,参考程度较低,大家原谅。
Sony 16-35 F2.8 GM:35mm处锐度大约相当Zeiss 35 2.8,但MTF分离度输给定焦。
Sony 24-70 F2.8 GM:MTF曲线比16-35略平滑,锐度超过Zeiss 35 2.8,但广角段MTF分离度更差一些。
Sigma 24-70 F2.8 DN:锐度和Zeiss 35 2.8不相上下,而且MTF重合度很好,我猜它的表现也应该很像Zeiss 35 2.8
Tamron 28-75 F2.8 Di:锐度和Zeiss 35 2.8不相上下,MTF分离度输给定焦。预计35段表现和16-35接近。
Sony 24-105 F4:因为光圈相对太小,不放在35组评比了
小组赛3:(大光定)
Sony 35 F1.8:颇有实力的新锐,可惜12mm外的10lpMTF分离,有可能表现出一点点傻锐而不太舒服(猜想)
Sigma 35 1.2 DG ART,从中央锐到边缘,1.2光圈下的表现仍然能够跻身全场最佳实属不易。
Samyang 35 1.4 AF:一枚令人感动的35 1.4!如果遮住品牌,我会猜这才是一枚蔡司镜。不信你和下面35ZA比比。
Sony Zeiss 35 F1.4 ZA:胜过Sigma ART没有问题,但再往上还差口气。
Sigma 35 F1.4 DG ART, 和35 1.2 ART一比,只能扔了。毕竟第一枚出场的试水ART,本组最差。
Samyang 35 1.4 MF:15mm外崩边,并列副班长。搞不懂35 1.4和35 2.8为什么都设计成这种中心奇锐,四周崩边的风格。
结论:
饼干组:Tamron 35 2.8 Di 胜出(不负微距之名),非常锐!非常锐!
变焦组:Sigma 24-70 和 Sony 24-70 各有胜场,但和最好的饼干相比,仍然差一截。
大光定:追求全像场的画质Sigma 35 1.2 真是一力降十会,无意外地胜出。
如果囊中羞涩,Samyang 35 1.4也是不错的选择。15mm外MTF略分离,但全像场基本都像35 1.2一样锐。
如果看重轻便,不追求完美焦外的,Sony 35 1.8也能赶上8-9成水平。
综合实力,大光定 >= 饼干 > 兼职三元标变
到此并没有完,如果Tamron SP 35 F1.4 Di USD + 转接环参赛的话,结果差一点就可能重排
这枚Tamron 35 14的设计类似Sigma 35 1.2 DG DN的简化版,锐度上超过Sigma 35 1.2。
坊间传说此头色散与用料极不相称,我怀疑是镜组太多引起的制造问题,而非设计问题。
有耐心的各位可以关注。
2021 年重评50段:
F1.2:
> Sony 50/1.2 GM - 不差钱的首选,凭F1.2的锐度就可以在50段跨界制霸的神奇存在
隔壁佳能RF50/1.2只是稍落后(50GM发布前,上面的溢美之词差不多都能给RF50)
F1.4:
不考虑接口,Leica新版SL 50/1.4 AA 和 Zeiss Otus 55/1.4 比50ZA略高半级,但更没有性价比
> Sony 50/1.4 ZA - 虽然锐度落后 50/1.2 GM 两级,但用在 A7r2/r3 上不至成为瓶颈,是现役FE口1.4中最好的镜头
> Sigma 50/1.4 A - 性价比不错,绝对性能略吃力
> Samyang 50/1.4 - 不推荐,虽然比 Sigma 50/1.4 便宜一点,但锐度又落后2级
F1.8, F2:
> 福伦达50/2 APO - 锐度稳稳压过55/1.8一级(喜欢手动的首选)
> Sony 55/1.8 ZA - 小家伙确实很锐,颜值也不错
> Samyang 45/1.8 - 锐度只比55/1.8差半级,但价格只有一半(性价比之选)
> Sony 50/1.8 - 不推荐,虽然比Samyang 1.8便宜1k多,但锐度差了近3级
F2.8
> Sony 50/2.8 Macro - 不推荐
> Sigma 45/2.8 Cont. - 不推荐
价格和性能都比不过 Samyang 45/1.8
注:
今年虽把Sigma 40A踢去35段,但新来Sony 50/1.2GM统治力一样超强,令福伦达50/2 APO还只有老二的命
后面的推荐有了变化
- 追求价格便宜,就是Samyang 45(性能也很不错,55ZA的价格几乎翻倍,锐度只提升了可怜的半级)
- 追求大光圈,可以考虑二手50ZA(新买就算了,应该一步到位50GM),或Sigma 50A(便宜)
Sony 50 1.4 GM:
继 12-24GM,35GM之后,50GM的出现终于让我意识到 2代GM来了
(一代指大三元和85GM,以及准GM的50ZA,35ZA)
甚至可以大胆地猜想,Sony未来有更强的机身计划,不然何须如此性能的镜头呢?
这是一枚当下能在50段无疑问制霸的镜头(没有卡口限制)
轻松送走50ZA不在话下,也不用再提Otus 55/1.4
和最接近的RF50/1.2 相比,画面中心打平,画面边缘略胜出
和徕卡APO 50/1.4 Summilux相比(没有30lp的MTF),目测1.2全像场仍然好过徕卡的1.4
何况780g的重量,已经胜过佳能RF50的950g和徕卡的1065g
顺便收回我之前的建议,追求绝对50锐度的,也不需要为FE口的限制而换门到RF或L
适马28-70 DG DN:
出自24-70 DG DN ART的相同设计师之手,有史以来最轻的三元标变!
论锐度,和同门24-70 DG DN一档(同档内略差一丁点),MTF表现也很类似,牺牲了一些视角换来轻量。
至此,应该不会有人再 “提健身必适马” 了
至今发布的三元标变的水平都差不多,最好最差的距离都在两挡以内,很难就锐度做明确的推荐
这种竞争情势下,具备轻量化的28-70 DG DN非常独树一帜
看着FX3的价格,有种突然长草 28-70 + fp 的感觉
福伦达35/2 APO:
从设计到表现,直到我的评价,和同门50/2 APO几乎一致
喜欢耐心玩手动的最佳推荐,绝对画质相当好,可玩性也无可挑剔
优先追求大光圈快速镜头,可以牺牲画质(色散时),也可以考虑同门的35/1.2 SE
和徕卡最新的35/2 APO-Summicron相比(八倍价格!),35/2 中心部分锐度确实差一些,但从10mm处直到边缘画质都可以追平
唯卓仕 24/1.8,鼓励一下国产的产品,一分钱一分货
别看忝列表尾,须知那些转接的老镜很可能都无法进表
厂家对自家MTF求真务实的态度,一并点赞
请教楼主,在表二中,将远摄镜头428GM和640GM拉开一档,是出于哪个因素的考虑?按理该类镜头全开即为最锐,不会考虑收缩光圈去提高锐度,而且实际使用状态下,无特别需要都会尽量全开光圈使用。这点我没有想到,兄弟你说的完全正确
作为修正,600GM会调升一档
画质序列从目前的 400GM > 600GM > 400+TC14 > 600+TC14 = 400+TC20 > 600 + TC20
变成 400=600>>400+TC14=600+TC14>>400+TC20=600+TC20
表2的修正规则:
- 所有镜头都不能保证制造质量完美无暇,因此全部镜头都先降两级
- 对于大光圈(1.8或以上)的镜头,适当加两级(因为收细光圈可以换来锐度提升)
- 对于大光圈(2.8或以上)的镜头,适当加一级(因为收细光圈可以换来锐度提升)
- 对于加增距镜的,TC14减2级,TC20减3级
- 对于有其他已知画质问题的,请再自行加减分
- 对于已爆出严重质量问题的镜头,请另行考虑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