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猜猜
这只漂亮的金黄色小鸟
的名字叫什么呢?
点击查看
▼
看到答案的胖友们是不是有点惋惜
这么漂亮的小鸟已经濒危灭绝
但其实黄胸鹀种群也是“富”过的
曾经,它被认为是
欧亚大陆上数量最多的雀鸟之一
从鸟多为患到灭绝边缘
据估计,在20世纪80年代,黄胸鹀的种群数量多达数亿只。此时已有迹象表明黄胸鹀的种群数量出现了显著下降,但是考虑其庞大的绝对数量和广阔的分布范围,在2004年以前,黄胸鹀一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无危。然而黄胸鹀的进一步减少终究引起了科学家的警惕,在2008年将其列为易危,2013年升级为濒危,2017年正式宣布黄胸鹀为极危物种。这意味着有充分证据表明,黄胸鹀在此前10年中的种群数量至少减少了90%,而在此后10年间还将进一步减少80%,已处于灭绝边缘。
2015年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保护生物学》的一项研究表明,1980–2013年间,全球黄胸鹀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了84.3–94.7%,许多传统繁殖地已经绝迹多年,导致其繁殖区向东强烈收缩了5,000 km。我国秦皇岛鸟类环志站的监测数据也揭示出相似的结果,1999–2019年间,迁徙途经该地的黄胸鹀累计下降了97.7%。
饕客食尽禾花雀
黄胸鹀繁殖于西起芬兰东至太平洋西岸约1,57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主要越冬于我国东南沿海,以及东南亚和南亚的东北部,每年春秋迁徙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都能发现他们的踪影。在广东一带,黄胸鹀会在禾田抽穗扬花时节集群活动于田野之间,因此被称作禾花雀。在迁徙和越冬期间,黄胸鹀主要以各种谷物和草籽为食,时常聚集为成百上千甚至数万只的超大群体在田间觅食,因此历来被视作破坏农业生产的“害鸟”。特别是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为了保护粮食,同时补充宝贵的肉质食物,在广东的三水、清远、四会等地形成了每年秋季大量捕食黄胸鹀的地方风俗。西汉南越王墓中出土的200余只黄胸鹀遗骸似乎表明广东地区食用黄胸鹀的传统已长达2,100多年。至清朝末年,黄胸鹀已发展为三水地区重要的地方产业,甚至将其制成罐头,作为高级食品出口到美国等地,每年出口量多达数万打。20世纪90年代初,黄胸鹀更是被三水打造为地方美食,连续多年举办“禾花雀美食节”,以提高当地的知名度,促进旅游业、商业、餐饮业和境内外经济合作的发展。
然而,随着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市场对黄胸鹀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早期以自食为目的的地方性小规模捕捉逐渐演变为以贩卖为目的的全国性大规模围捕,这给黄胸鹀带来了灭顶之灾。1992–1997年的禾花雀美食节期间,上万名游客慕名而来,消费的黄胸鹀多达数十万只。而随着黄胸鹀数量的逐年减少,其市场价格开始急剧攀升,引起了更多捕鸟人的觊觎,加剧了黄胸鹀的生存危机。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更是为捕鸟人打开了便利之门,使之可以赶在黄胸鹀飞抵广东之前两三个月,便前往河北、天津等地捕捉购买最早一批迁徙进入关内的黄胸鹀,通过航空冷链运送到广东各地,以满足食客们第一时间品尝禾花雀的口腹之欲。相关资料表明,2000年前后,津唐地区每年被非法猎杀的黄胸鹀多达数百万只。如此巨大的捕食压力之下,即便是数以亿计的黄胸鹀也难以为继。到2008年,其全球数量已减少至12万至100万只。
1997年11月,香港街市售卖禾花雀/Simba Chan
拯救黄胸鹀犹未为晚
近期由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与旅鸽不同的是,濒临灭绝的黄胸鹀仍保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甚至高于呆头伯劳(Lanius ludovicianu)这样数量更多、尚未受胁的物种,而基因组中反映近交衰退的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和长纯合性片段(long runs of homozygosity)仍维持在较低水平。从遗传层面上看,黄胸鹀完全有能力产生适应各种环境变化的性状,避免重复旅鸽的悲剧。而有趣的是,基于全基因组数据构建的种群历史模型表明早在大约147个世代之前,黄胸鹀的种群数量便已经开始下降。这极大地改变了关于黄胸鹀最近40年才开始下降的传统认知。更为重要的是,这也提示我们,除了人类捕杀,一定还存在其他重要因素持续威胁着黄胸鹀的生存,为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探明了新的方向。
基于Fastsimcoal软件构建的黄胸鹀4种可能的种群历史模型。(a)种群瓶颈后的种群稳定模型;(b)种群瓶颈后的种群衰退模型,不考虑种群开始下降的时间;(c)种群瓶颈后的种群衰退模型,假设种群在100–200世代之前开始下降;(d)种群瓶颈后的种群衰退模型,假设种群在6–30世代之前开始下降时间。基于最佳模型(c),使用种群基因频率图谱推测黄胸鹀的种群数量大约自147个世代之前开始下降。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政府不断加强针对黄胸鹀等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加大对非法狩猎、收购、运输、出售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加上多方的媒体的大力宣传,各界人士的奔走呼吁等一系列积极行动,黄胸鹀的种群数量已出现恢复的迹象。广东省政府于1997年将三水禾花雀美食节依法取缔,并于2001年将其列入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黄胸鹀被进一步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网络公开的法院判决文书表明,最近5年来涉及黄胸鹀的案件数量和涉案鸟类数量均出现显著下降。更加令人振奋的是,2016年以来,俄罗斯境内多处地点重新发现了当地绝迹多年的黄胸鹀,贝加尔湖一带更是发现了数量可观的繁殖群体。
以上积极现象表明,我们不仅有能力避免黄胸鹀沦为东半球的旅鸽,更有机会将其塑造为鸣禽中的朱鹮,成为濒危物种保护的成功典范和我国迁徙林鸟中的旗舰物种。
2011-2021年涉及黄胸鹀案件情况。由于涉及黄胸鹀的猎捕、运输以及收售过程通常混有其他鸟类,而办案过程中往往难以对每只个体进行准确的分类鉴定,在此将所有鸟类的数量一并进行统计。
本文作者:阙品甲,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副研究员
王鹏程,南京师范大学讲师
张正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鹤类联合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