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http://daily.cnnb.com.cn/nbwb/html/2022-11/06/content_1340125.htm?div=-1


□张海华 文/摄


1.jpg

银杏珠天蚕蛾


2.jpg

柑橘凤蝶


3.jpg

赤基色蟌


    我从2012年开始夜探自然,到今年已满10周年了,但仍乐此不疲。不过,今年的情况有点特殊,在最适合夜探的盛夏七八月间,由于宁波遭遇持续的酷热干旱天气,不少溪流接近断流,因此我在那段时间很少夜探;而到了9月,台风天又接踵而至,也没法到山里。倒是在10月份,多数是好天气,气温也还不低,故经常出去夜探,收获很大。


    令我惊讶的是,在稍感寒凉的秋夜里,我还见到了刚羽化(从幼虫蜕变为成虫的过程)的蛾子。那是一只银杏珠天蚕蛾,非常令我惊羡。这里,想为大家介绍若干在宁波山里夜间遇到的昆虫,以飞蛾为主,顺带涉及蝴蝶、蜻蜓之类。


    背后长“眼睛”的飞蛾


    10月14日晚上,我独自到鄞州区东吴镇的山里夜探,沿着盘山路慢慢往前走,重点搜索路边的小沟,因为以往的经验告诉我,这样的沟里常会有蛇。果然,没走多久,就看到一条尖吻蝮(五步蛇)的幼蛇在游动。当我蹲下来拍摄的时候,这条小蛇顿时感到紧张,左冲右突,企图“夺路而逃”,一点都没有成年五步蛇那种淡定的气概。可惜小沟的两壁对它来说太高了,它只能乖乖待在沟里。我拍了一会儿,偶抬头,忽见离地约两米高的树枝上有只很大的飞蛾。我顿时放弃了拍蛇,起身站到高一点的地方来拍蛾子。


    原来,这是只刚羽化的蛾,正挂在自己的茧上休息呢,其前后翅的背部色彩有橙、黄、红、褐等,相当艳丽,还有鸟羽状的斑纹。它的茧呈网状,比家蚕的茧大不少。我以前在山里常见到空的茧,但还是第一次见到成虫。这只蛾子的前翅没有充分打开,因此遮住了部分后翅。它的翅展宽度明显超过10厘米,跟我的手掌差不多。不过,它始终一动不动,可能是因为羽化后还需要休息。回家后翻昆虫图鉴查明,这是一只银杏珠天蚕蛾(也叫银杏大蚕蛾),在国内大部分地方都有分布。


    10月22日晚上,我和女儿两人再去这条山路夜探,正走着,忽见一只大蛾子朝我们飞来,不知何故跌落在地面,后来趴着不动了。我一看,这不又是银杏珠天蚕蛾吗?跟一周前见到的刚羽化的那只比,它的颜色显得比较浅,全身以黄色为主,而且后翅部分地方也已残破了。不过,幸运的是,它的后翅背部的大眼斑完全显露出来了,真的很像一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在瞪着我们。顺便说一句,几天后,我的朋友李超告诉我,他在山里拍到了银杏珠天蚕蛾交尾的照片。


    这不是我第一次拍到背后长“眼睛”的飞蛾。前几年,在东钱湖的马山湿地,我见到过一只停歇在树叶上的樗(chū)蚕。第一眼看去,我真的被惊到了:因为它实在太大了,就好像是一只张开翅膀的小鸟!如果从侧面看,就更像是一只振翅飞翔的雀鸟了。它的前后翅上共有两对新月状的斑纹,而在前翅的突出部,各有一枚黑色眼状斑。跟银杏珠天蚕蛾一样,樗蚕也属于天蚕蛾科(也叫大蚕蛾科)。另外,我还拍到过魔目夜蛾、旋目夜蛾、鬼脸天蛾等有特色的蛾子。从“魔目”“旋目”的名字上,就可以知道它们翅膀上的眼斑是多么明显了。至于鬼脸天蛾,也完全是名副其实,反正有一天晚上我从山上下来,手电往路边的一棵树上随手一照,突然发现一张小小的“鬼脸”正对着我,当时着实吓了一跳。


    各具特色的夜间昆虫


    蛾子的种类实在太多太多,我只认识本地有分布的极少的几种。上述带眼斑的飞蛾总是特别引人注目,因此我会忍不住去拍摄,并尽力查明它们的身份。不过,想来那对“眼睛”存在的真正意义,是对欲从蛾子背后偷袭的天敌起到恐吓作用。


    在夜探时,另外一类飞蛾也常引起我注意,那就是不少飞蛾常会在溪边吸水。溪水潺潺,有时撞击到石头上水花四溅,有的只是在平整的石头表面缓缓流淌。不少蛾子就喜欢停栖在水流很缓的或者仅仅是被溅湿的石头上,然后用它的虹吸式口器吸食水分,有意思的是,它一边吸水,一边又从屁股那里把一颗颗晶莹的水珠排了出来。有上述行为的蛾子,我拍到过金星垂耳尺蛾、中国枯叶尺蛾等不少种类。它们都是分布较广且十分常见的蛾子,前者的胸部与体侧为鲜明的黄色,而翅膀为白底多黑斑;后者形似黄色的枯叶(晚上被闪光灯一闪,甚至会显得金光闪闪),尤其是前翅上还具有显著的“叶脉”,估计在白天具有较好的保护色。我曾看到碧凤蝶等蝴蝶也有类似的吸水、排水行为。我猜,它们是在通过“过滤”的方式,从溪水中吸收身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与矿物质吧。


    蛾子本来就是晚上活跃,而蝴蝶则是白天活动的,因此在夜探的时候看到的各种蝴蝶,都是停在枝叶上睡觉。限于篇幅,这里只介绍两种在国内分布很广的蝴蝶。其一,是柑橘凤蝶。其前后翅以黑色为底,密布白色或黄白色的斑块;后翅各有一列蓝色斑,臀角有一对橙色斑,而前翅有4条放射状线条,可谓特征鲜明,不会被认错。夜晚,一只柑橘凤蝶停歇在枯枝上,来自前方的手电光把枝条的阴影“印”在蝶翅上,让它看上去更加淡雅、优美。


    其二,是柳紫闪蛱蝶。有人说,柳紫闪蛱蝶是“光影‘魔术师’”,在阳光下,其翅膀背面的鳞片会折射出绚丽的紫色,而且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不过,在晚上,蝴蝶是收拢翅膀休息的,因此我们只能看到翅膀的腹面,但手电光穿过树叶后所形成的斑驳光影,同样能带给柳紫闪蛱蝶别样的美丽。


    除了蛾子、蝴蝶,夜探时也常能见到蜻蜓目的昆虫(包括各种蜻、蜓与豆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运气好的话,在溪边有时会看到美丽的赤基色蟌(cōng)。赤基色蟌是中国体形最大的豆娘,其雄虫的翅膀基部为迷人的宝石红,故名“赤基”。赤基色蟌生活在山区溪流附近,在白天见到时,由于它们非常警觉,难以接近,因此拍摄难度较大。而到了晚上,它们就在溪中石头或溪畔的植物枝叶上休息,就可以凑近好好观赏与拍摄。


    说来有趣,我在夜探时还拍到过一种奇怪的昆虫,那就是蝶角蛉。有一年7月的晚上,我在东钱湖边见到一只“蜻蜓”受惊后乱飞,等它停下来的时候再细看,方知那不是蜻蜓——因为其头部有很长的触角。后来才知道,这是属于蝶角蛉科的昆虫,这类昆虫的触角的末端明显膨大,跟蝴蝶的触角一样,故名蝶角蛉。


    最后,竹节虫也是夜探时常会见到的有趣的昆虫。竹节虫的种类很多,它们白天休息,晚上出来觅食。它们的体色有多种,有的完全像一根枯枝;而有的则跟细小的竹枝非常像,既有褐色,也有绿色。可以想象,当它们白天贴伏在树枝(或竹枝)上的时候,绝对是很难被鸟类等天敌发现的。而到了晚上,小鸟也睡觉了,为了寻找食物,竹节虫就在夜色的掩护下放弃了伪装,大大方方出来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