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华 文/摄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只雄性玉带蜻就停在那里,表示对领地的占有。
蜻蜓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昆虫之一。它们的身影与故事,不仅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也常见于文人墨客的笔下。别的不说,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蜻蜓的形象就屡屡出现,其“出镜率”恐怕不低于蝴蝶。在这里,想为大家分享若干有关蜻蜓的古诗。这些诗,有的刻画了蜻蜓的外观,有的描述了蜻蜓的行为与习性,如果对其稍作解读,其实也蛮有趣味的。
A
“碧玉眼睛云母翅,轻于粉蝶瘦于蜂。
坐来迎拂波光久,岂是殷勤为蓼丛。”
唐朝诗人韩偓的这首《蜻蜓》,以工笔画般的精细笔触,描述了蜻蜓的外观、生活环境与习性。前两句“碧玉眼睛云母翅,轻于粉蝶瘦于蜂”,刻画的是诗人所见的这只蜻蜓的外貌:它具有碧玉一样的绿色复眼,透明的翅膀如晶莹剔透的云母;身体轻盈、修长,赛过粉蝶与蜜蜂。从这样的描写来看,我甚至可以猜,它可能是春蜓科的某种蜻蜓(如联纹小叶春蜓之类),因为春蜓的眼睛通常是碧绿的;当然,也可能是属于蜓科的某种常见蜻蜓(如碧伟蜓之类)。后两句“坐来迎拂波光久,岂是殷勤为蓼丛”,描写的是蜻蜓的行为,其大意是:“它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飞翔逗留,并不是因为喜欢那水边的蓼丛。”诗中的“坐”,应该是“无缘无故、随意”的意思。诗人认为,这只蜻蜓总在水边飞行,并不是因为偏爱那里的植物,而另有目的。这个推测是有道理的,具体放到下文详细讲。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好奇地问:你怎么知道诗人所描述的蜻蜓是某类蜓,乃至具体到碧伟蜓之类?其实,除了复眼绿色、翅膀透明之外,我考虑的因素还包括以下几方面:个体较大、分布较广、比较常见等方面,因为只有这样才容易被人所注意到。而联纹小叶春蜓、碧伟蜓之类的蜻蜓比较符合这些要素。
在这里,顺便简单介绍一下蜻蜓的分类。在口语中,我们通常把蜻蜓目的昆虫分为蜻蜓与豆娘两大类,其中蜻蜓又可分为蜻与蜓两类。那么,又该如何区分蜻蜓与豆娘呢?首先,可以看眼睛:蜻蜓的复眼挨得很近,而豆娘两眼间有明显的距离,形同哑铃;其次,看腹部:蜻蜓的腹部形状通常较为扁平、粗壮,而豆娘的腹部形状呈纤细的圆棍状;再次,看翅膀的形状:蜻蜓的前后翅形状大小不同,有的差异甚大,而豆娘的前后翅形状大小近似。最后,看停歇时的状态:蜻蜓在停栖时,会将翅膀平展在身体的两侧,而豆娘在停栖时,通常会将翅膀合起来直立于背上(不过也有例外)。总之,蜻、蜓、豆娘,都各有自己的特征,从大类上讲,并不难以区分。
B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上文讲的是蜻蜓的外观,接下来讲讲它们的习性。关于蜻蜓的古诗,宋代杨万里的《小池》恐怕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那么,请问,为什么蜻蜓会爱停歇在“才露尖尖角”的小荷上?这并不是一个无聊的问题。其实,蜻蜓喜欢这么做,自有其目的。说明白了也很简单:这通常是蜻蜓在利用一个显眼的突出物(或者说制高点),来显示自己对附近领地的占有。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带有规律性的现象,那就是:我们白天看到的,停歇在某处,或在水面上来回飞行的蜻蜓,大多数是雄性蜻蜓。因此,韩偓诗中提到的“坐来迎拂波光久,岂是殷勤为蓼丛”,很可能就是在描写一只雄蜻蜓在水面上空不停巡飞,坚决捍卫自己的领地。
关于“立蜻蜓”的古诗,宋代道潜的《临平道中》也很有名,诗云:
“风蒲猎猎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说,水生的香蒲在风中不停摇摆,让灵动的蜻蜓都难以停留。这画面宛在眼前,真的很美,也很生动。
另外,有趣的是,其实“立蜻蜓”也有不同的立法。一,是最常见的,即身体呈平展状态,或略微下垂。此时它们一边休息或警戒,一边也在注意观察周边的情况,一旦发现飞虫路过,就马上扑出去捕食。二,是“竖蜻蜓”。这个类似演杂技的姿势,出现在阳光强烈的炎热时段,并且仅限于某些比较耐热的蜻蜓。蜻蜓将腹部对着太阳高高翘起,使身体暴露在阳光下的面积最小,以此来达到防晒的目的。二,是“挂蜻蜓”,即在盛夏的正午阳光下,蜻蜓用脚爪抓住植物,身体几乎垂直向下。这个姿势跟“竖蜻蜓”防晒的道理其实是一模一样的。
C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说完了“立蜻蜓”,再来说“蜻蜓飞”。先来看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曲江二首·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那时安史之乱尚未结束,心情沉重的诗人“每日江头尽醉归”,但是看到“蛱蝶穿花、蜻蜓点水”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象,还是很受感动,希望能够与美好的春光“暂时相赏莫相违”。当然,我们在这里关注的重点并不是诗意,而是想讨论“点水蜻蜓款款飞”的现实含义是什么。
在现代,作为成语,“蜻蜓点水”意谓“做事不深入不认真,浅尝辄止”,带有明显的贬义。而杜甫的诗句是对眼前实景的客观描述,并无贬义;同时也说明,古人早就观察到了“蜻蜓点水”这种既常见又颇为独特的行为。在生物学意义上,所谓“蜻蜓点水”,实际上是雌性蜻蜓的产卵动作:它一边飞一边靠近水面,呈直立状,将腹部的尾端快速插入水中,把卵排出,然后飞到附近,不断重复这个动作。有意思的是,在雌虫产卵的同时,还经常可以看到雄蜻蜓始终像战斗机一样在附近巡飞,其目的是护卫其伴侣。
下面再来看一首关于蜻蜓飞行的著名古诗,即唐代王建的《野池》: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此诗的后两句是说,当河口风停雨歇,天气放晴,蜻蜓在上下翻飞,鱼儿也在欢快地游动。这首诗中所描写的蜻蜓,实际上是在忙着捕虫。因为,无论在稚虫阶段,还是已羽化为成虫,蜻蜓都是纯肉食性的昆虫,很善于飞行中捕食。
最后,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上文引用的描写蜻蜓的古诗都提到了水。是的,蜻蜓的一生都跟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的稚虫是水栖性昆虫,在水中觅食、长大,直到爬上岸羽化为成虫;而作为成虫的蜻蜓,也喜欢在离水源不远的地方生活。因此,完全可以说,保护好了原生态的水环境,不仅让人类受益,同时也保护了那些灵动的小精灵:蜻蜓。
转自:http://daily.cnnb.com.cn/nbwb/html/2023-07/23/content_1368662.htm?div=-1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