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国民党是怎么变成反动派的
https://ningbocat.cn/post/2891.html
1942年5月,一个名叫弗拉基米洛夫的苏联人来到延安。他是共产国际派来驻中共区的代表,同时,他也是苏联塔斯社记者。弗拉基米洛夫在延安一直待到1945年11月。
弗拉基米洛夫是苏共党员,按说和中国共产党人属于同一战壕的战友,但他在延安的日子却并不顺心。他对当时延安的方方面面都看不顺眼,有很多不满。后来,他根据自己在延安时的笔记和日记,写了一本书《延安日记》,其中有很多攻击、贬低中共的言论。中苏关系恶化以后,1973年,苏联出版了这本书,作为反华宣传的一部分。
《延安日记》的中文译本,我国“内部发行”出版了。我看过这本书。能明显看出弗拉基米洛夫对中共理解认识的片面之处,而且,这种片面性不仅是他个人的,也是苏联党和国家的。中苏两党分道扬镳,是迟早的事。
弗拉基米洛夫最不能理解的,就是当时在延安如火如荼的“整风”运动。在书中,他对延安整风说了很多讽刺挖苦、不屑一顾的话。显然,他完全不理解中共为什么要在抗战期间花那么大精力搞什么“整风运动”。
实际上,不仅当年的弗拉基米洛夫这个苏联人不理解,就算到了今天,我们很多中国人也不理解,不认同,甚至激烈地反对延安整风运动。
李怀印的《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一书,从长时段、大历史的角度,对延安整风运动做出了深入而独到的分析,认为整风运动是共产党最终战胜国民党的关键原因,也是现代中国形成的一个关键环节。正是在这个环节,共产党完成了国民党没能完成的历史任务。
接下来就来说说这个话题。
“国民党是怎么变成反动派的”一文,指出一个重要的历史关节点:国民党在北伐胜利以后,统治基础发生了变化,从革命党变成了依靠上层权贵精英的统治者。
这种转变的必然结果是:国民党成为一个软弱、涣散、平庸、主要靠私人关系维系的政治分肥集团,革命意志丧失殆尽,因此无力完成摆在他们面前的历史任务——中国国家的现代化转型。
这里面包含一个重要的政治规律:对一个革命党来说,局势平稳下来——比如北伐胜利了——反而是很危险的时候。因为这时不再需要殊死的奋斗和拼搏,人们的惰性和安逸之心就会占了上风,革命意志会渐渐消融。
同样的问题,其实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也要面对。
共产党经过艰苦的长征,总算在陕北找到安身之处。本来,国民党马上就要大举进攻陕北,但抗日战争爆发了。面对凶恶的日本侵略者,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了民族统一战线。共产党暂时摆脱了生存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人都会有“松一口气”的心理,但毛主席却看出,这时的中共,其实内部问题很大。如果不及时解决,共产党这个革命党的前途,不会比国民党好到哪里去。
当时中共内部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第一,意识形态和组织上没有摆脱苏联-共产国际的控制。
遵义会议之后,毛主席取得了党内的军事指挥权,但当时在党内,只认为毛主席是军事指挥的天才,在意识形态上,还是唯苏联马首是瞻。
确实,在中共早期的发展中,苏联和共产国际的作用非常大。事实上,中国共产党自从成立以来,在组织上一直自认是共产国际的一个分部,因此没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形态,斯大林实际上成了“太上皇”。
另一方面,在人事上,这时,党的领导层里,大多数还是“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也就是王明、博古(秦邦宪)、洛甫(张闻天)这些从苏联留学回来的人。这些人的问题,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为别人考虑太多,为自己考虑太少”,总是把苏联党和国家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一厢情愿地认为,苏联好了,中国必然也就跟着好了。中国党就应该全面服从、支持、配合苏联党。
国民党还有个三民主义,共产党却只有不清不楚的“斯大林主义”。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成为中国革命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
第二,逐渐丧失革命意志。
国共建立民族统一战线以后,很多党员干部内心深处的想法是:革命已经基本结束了。红军成了国军的一部分,国民党中央发军饷发武器,还有什么可革命的?而且,当时八路军实力很弱,和日寇作战只能以游击战为主,陕北后方基本就是在“过日子”。革命的激情,已经让位给日常生活。
弗拉基米洛夫对此就很不满。他认为,苏军在前线和德国法西斯拼死作战,中共军队就应该主动出击,和日军正面大打,缓解苏联后方的压力。
其实,弗拉基米洛夫也看到了,共产党当时的实力实在太弱。他在中共的兵工厂里看到,往往要拆掉十几只、几十只枪,才能把零件凑成一支能打的枪。重武器更是一概没有。以这种实力,去和日军打阵地战,无异于自杀。
所以,坚决贯彻游击战的战略方针,把重点放在发动群众,放在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上,用持久战最终战胜日寇,才是正确的打法。
问题是,如果任由这种“过日子”的心态发展下去,共产党很快也就不是什么革命党了。大概率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地方割据政权。
第三,党内的团结成了问题。
一方面,没有自己的独立的意识形态,只有模糊的“斯大林主义”,而苏联又自顾不暇,根本顾不上中国这边;另一方面,又没有大的战争要打,大家天天只是“过日子”,做日常工作。上述这两个问题加到一起,必然造成党内渐渐分化,进而形成各个山头,并持续强化。
要知道,在防止山头林立这方面,共产党的条件,比国民党差得多。陕北是个很穷的地方,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现代意义上的财政。当时分布在各地的根据地,都是自筹资金自己“过日子”。中央不给他们拨款,他们也不向中央交钱。大家在经济上是互相分隔的。
没有财政、经济上的紧密联系,各个根据地的“独立倾向”必然越来越强。地方势力自己有兵有枪有钱,不依赖中央。这种情况下,中央会怎么样,熟悉中国历史的毛主席,心里可太清楚了。
怎么解决这三大问题呢?
理解了当时共产党面临的这三大问题,才能真正理解整风运动的作用和意义。
确实,从微观和个体的角度看,延安整风运动有很多“过火”之处,冤枉了一些人,造成了革命力量的损失,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就是要艰苦和牺牲。而且,革命的艰苦和牺牲,不仅在正面对敌斗争中,在革命者内部同样存在。千锤百炼,才能成钢。
我们来看看毛主席是怎么解决这三大问题的。
首先,主席埋头写了一系列理论文章,包括《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矛盾论》《实践论》等等。这样,打造出中国共产党自己的理论体系,也就是毛泽东思想。这是中国摆脱苏联-共产国际意识形态控制的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人事斗争了。方法是反对“教条主义”,实际上就是反对以“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为核心的那些人。这些人把马列主义的教条,生搬硬套在中国革命上,在大革命时期已经造成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巨大损失。如果继续让他们在党内掌权,中国共产党将永远是苏共的附庸。
通过反对“教条主义”,夺走这些人手中的权力,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实现组织上的独立,才能真正放手领导中国革命。
第三,反对“经验主义”。
所谓经验主义,实际上就是不要革命理论,只要“过日子”。很多被批判的“经验主义者”,都觉得自己很冤,不理解为什么批判自己。
对比国共两党,能看得更清楚为什么要批判“经验主义”。实际上可以说,北伐胜利以后的国民党,就是掉进了“经验主义”的泥坑。诸多党国大员,昔日也是意气风发的革命者,但在有权有地位以后,就用正常的统治经验,取代了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意志。结果就是,国民党从昂扬的革命党,变成了平庸的统治者,进而涣散,软弱,一事无成。
如果不是在整风运动中严厉地批判“经验主义”,共产党多半也会重蹈国民党的覆辙,忘掉革命初心,丧失革命意志,从革命党变为一个普通的政党,在国会议院里拥有一些席位,大家开开心心地当政客。
可能有人认为,这也不错啊,但他们可能忘了:那个历史任务——中国国家的现代转型——怎么办?国民党没有完成,如果共产党也没有完成。中国怎么办?
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是延安整风运动的两个重点。通过这两方面的斗争,解决了上述三大问题的前两个。
那么,第三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也就是各根据地的分立、独立倾向,怎么办?
整风运动中,各根据地的领导都被要求回到延安,参加运动。这时,虽然还是没有条件建立起现代财政体系,无法从经济上绑定延安和各个根据地,但一方面,整风运动必然强化组织性、纪律性,这就能削弱各根据地的分立倾向。
另一方面,在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各根据地改变了原来自给自足、相对封闭的经济结构,大大强化了各根据地之间的互相支持和援助。也就是说,在组织结构上强化各根据地的协同性和整体性。后来,在解放战争中,这种各个根据地之间的密切协作,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经过这一系列“艰苦和牺牲”,整风运动结束时,中国共产党已经脱胎换骨,有了质变。党内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和毛主席的核心地位。党的组织性、团结性、纪律性大大加强。
在国民党日益涣散、软弱、平庸的时候,共产党却把自己锤炼成为中国大地上无坚不摧,最坚强、最团结,最有战斗力的革命政党。
当时,很少有人意识到中国国内政治格局已经发生的巨大变化。实际上,就连中国共产党人自己,最初也没有认识自身和环境的这种巨大变化。解放战争爆发以后,绝大部分人根据表面现象,都认为国民党会轻松消灭共产党。
机会总是留给那些充分准备的人。这时候,一个巨大的机会降临在共产党头上,那就是东北的解放。
起初,党制定的发展方向是走出贫瘠的陕北,打到富裕的南方去,或者说,回到曾经的苏区去。但党很快意识到东北的各项资源更丰富。于是,快速调整,战略目标转向东北。
这时候,党在陕北多年苦练的本领,打造出来的无坚不摧的战斗集体,就发挥作用了。在很短的时间内,共产党冲进并占据了东北,抓住了这个重大的机会。
当时的东北,在工业和农业上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占据了东北,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就有了源源不断的武器和粮食。在陈云的领导下,东北对于共产党,发挥了北伐时广东对于国民党的作用。后来,党内公认陈云是“财经第一人”,就是因为陈云在东北的经济工作,实在太出色了。可以说,陈云就是共产党的宋子文。
有一句话广为流传,指挥了淮海战役的粟裕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广大人民的小推车推出来的。实际上,粟裕这句话的完整版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华东民工的小推车和大连制造的大炮弹”。
东北的兵工厂,制造出大量的“大炮弹”。这些大炮弹和小推车一起,共同促成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更重要的是,共产党在东北,走出了一条充分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彻底改造和重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经济结构的道路。
走这条道路,不但在当时给共产党提供了充分的人力和物资支持,从而打赢了解放战争,夺取了全国政权,而且,走这条道路,正是在完成国民党没有完成的历史任务——中国国家的现代转型。中国国家的现代化转型,离不开中国农村的彻底变革。国民党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做这件事。
在陕北大山里,经过千锤百炼,共产党蜕变成为能够完成最艰难任务的革命政党。国民党不屑一顾的泥腿子,却是共产党的政治基础。在动员人民这方面,共产党的能力,比国民党强出无数倍。
就这样,共产党接过了国民党没有完成的这个历史任务。历史证明,只有共产党这种经过千锤百炼的无坚不摧的革命党,才能彻底改造中国社会,完成国家的整合和重建,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
中国从古代向现代的转型,中国现代国家的形成,是一场持续几百年的壮观的接力赛。在这场接力赛中,清王朝、北洋军阀、国民党、共产党先后出场。虽然他们彼此之间有殊死的搏斗,但在大历史中,他们实际上是合作者,分别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共同完成了中国国家的现代转型。
时过境迁,继续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分辨其中的对错,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从大历史和整体的角度,回望我们国家走过的道路。这条道路上,充满了艰难困苦和牺牲,遍布血和泪。这些血和泪,没有白流,而是意义重大。这条道路,值得我们所有中国人自豪,是我们最为宝贵的历史遗产。
所有的大国强国,都曾经经历艰难困苦和奋斗牺牲。而我们中国经历的,可能最为壮烈和伟大。也正因此,我们的成果,最为丰硕。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pHl-SsnZZyDJxBLWqwKrCw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