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同跃:好东西不仅仅是品质,品质只是一方面。还有就是要适销对路,你的产品要卖给谁?产品再好没人买也不行。这就是要做对产品,做好产品。怎么做对?就是信息从市场来;怎么做好?靠体系,靠流程。
奇瑞的这次变革中,建立体系和流程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我们看了觉得真的是不一样了。
过去我们做产品是一帮人从头干到尾,这个人可能从车门子一直做到车尾,但是没有深度。现在我们不是这样,我们把它切成碎片,把这个车子分成若干模块了,做车门的只做车门,这就是专业化了。
公司可能有5个项目组或者10个项目组,但是只有一个专业化的团队为10个项目组同时服务。这个我们叫矩阵。假如你研究10个技术,你研究不透,只研究一个门锁,我们可以把全世界的门锁研究个够。然后项目组谁到我这里来,我给你提供解决方案。可能这个项目和那个项目我用一样的东西,这样企业内部的通用化也解决了,标准化也解决了,还不会出技术或质量问题。
还可以积累大量的经验。 这样个人的经验、失败的教训都可以变成部门的积累,变成公司的积累,我们再把这些东西标准化和流程化。通过这样的方法,大家就像在一张图画上面同时绣花,你绣你的,我绣我的,但是我能看到你在绣什么东西,你绣这个东西如果对我干扰,我就要告诉你。这就是说,我们现在整个公司就是一个大的项目组。 这个就是把以前分散的自成一体的小研究院给打碎了。但如何协同是要面临的一个问题。 我们反复地开会讨论,大家统一思想。因为这种转变是很难的。说的时候大家好像都明白,做起来大家就不明白了,因为里面有人的问题。 好比打仗,你过去就像是一个游击队队长,手下的人都归我管,我给他发大洋,我给他发吃的,他听我的。但是现在不是了。现在你可能是军区司令,空军不归你管,海军也不归你管,但你要控制资源,就像你在空中的预警机上,来指挥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各个兵种协同作战。 这样就是要"透明"。哪个地方有什么东西,你做什么,你做得好不好,都需要一个有好的协同能力。这样,我们就要转变,把以往的组织结构打碎。 开始的时候,底下的人吵啊,说现在这个人是底盘部的,那个人是试验中心的,过去他们都在我手上,我让他加班,他就加班,我让他干什么,他干什么。现在,这些人怎么听我的呢?我能把这个项目做好吗? 其实,这样的模式做开了,大家就真正觉得好了。过去一个人可能做50个项目只做3次门锁,专业化以后他就做50次。请来的国外的技术专家,过去让人家做整个项目,可能他觉得累,很快就不干了,现在只让他做一部分,效率也提高了。 不仅仅是研发,工艺规划、生产线、供应商、采购、物流、销售、服务都要协同作战。设计的东西难以装配,生产部门就要和研发部门协调。售后部门因为某个部件的问题维修工时延长了,也要和研发或生产部门沟通,把这些问题标准化、通用化。 这样,企业会越做越简单,东西会越做越好,效率也越做越高。只有把单项技术做精,才能把体系的技术做精,才能够把个人的经验和能力变成一个团队的能力,变成公司的能力。 现在大家对流程体系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么? 现在一做开以后,大家都接受了,都在往这个方向转变。大家都充分认识到了要把产品做好,好的流程是多么重要。大家都在固化流程,只有固化才能优化这个流程,才能形成体系。过去大家在做事,现在实际上是在做流程。当然还是有些人,嘴上说,都理解,做起来,就有问题了,因为对他们来说,那种打法融到血液里面去了。 汽车有70多个模块,2000多个零件,打碎了20000多个零件,每个零件你做得再好,也是几十个PPM,这么多东西组合在一起,它的故障率是相乘的关系。非常好的零件,组合到最后都一定会出问题的,这个是一个规律。要想做到100个零部件组在一起的故障率和一个零件的故障率相同,就得靠体系。 实际上这种体系就相当于一个网,把那个大鱼,大的问题都给它过滤掉了,过滤到最后,通过那个(网)眼出去的东西,是非常好的。这就是为什么国外一些好的产品,产品一致性很好,产品的耐久性、可靠性非常好,是它体系很强。特别是德国的企业,它就是体系能力很强,保证了它产品的高质量。 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要转变观念做体系,否则,我们再怎么认真做产品,没有体系也不行,做不到位。 变革总是痛苦的。您刚才说了,奇瑞汽车现在要效益,要质量,我们不要量,不要速度,奇瑞哪怕丢到十名之外,也要变。那么政府是否能够容忍奇瑞转型以牺牲量作为代价? 我们总是说,要效益,要质量,我们不要量,我们不要速度,奇瑞哪怕丢到十名之外。我们经常这么说,但是心理肯定很痛苦,因为肯定有人会找我说,奇瑞是不是不行了? 因为在中国,无论是媒体还是政府,它认为你这个企业好坏,就是看你的量,所以做到最后,我们这些老家伙们在一起问自己,真舍得把量丢了吗? 但是我担心,你现在不舍得这个量,未来现在这个量都会没有了。 所以我现在是坚决要求搞(变革),坚决要求把东西做好,我说我们已经都痛苦两年了,现在再痛苦下去就有光明了。我们已经蹲下来了,那就要蹲到位,蹲到位才能蹦得更高。 奇瑞这么多年发展,靠的是早年的那个精气神,有一股干劲。这几年这个干劲是不是松懈了? 有担心要懈,但没有懈。我们一直有股不服输的精神。我个人觉得我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有信心。郭谦是一个建体系的高手,而且很有战略高度,他的意志也很坚强。 我们今年(2011年)总销量少量下滑,但是销售收入增加了。我们把低端的,不怎么挣钱的产品自动过滤了。明年(2012年)这个量不会比今年(2011年)更低,还会高一些,我认为明年(2012年),再不要量,都还会有10%的增长。 这样,我们的销售结构会进一步优化,这样过渡到2013年,奇瑞2013年出来的产品,应该说是会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点像当年A3出来时的情况。 海外、观致和产能利用率 《汽车商业评论》:奇瑞在国内形势不乐观,但是这些年在海外市场的步伐很快,您觉得经验是什么?国内其他兄弟企业是否能够迎头赶上? 尹同跃:现在确实好多企业都在做出口,也在和奇瑞学,甚至还从我们这里挖了很多人。而且奇瑞走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中国很多企业都是一窝蜂地出去。 最早我们当中也没有人觉得奇瑞的产品能在国际市场走得那么远,最初眼睛还是盯着国内市场,没有人愿意去做国际。开始的国际订单都是我自己亲自谈下来的。当我们一年有6000辆订单时,我就觉得需要一个小组来代替我工作,后来发展成为国际公司。这时候,我们开始确立了我们的国际战略。 国际市场开发也是一个建体系的过程。为什么要开发这个市场?开发这个市场的条件是什么?当地的法规怎样?它的风险,如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怎么样?以什么样的模式?提供什么样产品,要做怎样的适应性研发?找什么样的合作伙伴?服务怎么办?备件怎么办?人员怎么培训?品牌怎么培育?这些我们都必须去深入地研究。 2011年国际公司的海外销量达到16万辆,同比增长近80%,我们一家出口超过全国乘用车出口的三分之一。奇瑞这些年国际化过程,无论是战略合作、建工厂我们都走在前面。这些年下来,很多合作伙伴,他们跟我们形成铁杆关系,关系比较牢固。 现在海外市场全部打奇瑞品牌么? 主打奇瑞品牌,但是考虑到特殊情况,个别市场也用别名。例如在埃及,当地给奇瑞起了个小名,在埃及语里是"英雄"的意思,这个名字好传播和被接受,在俄罗斯也有当地的名字,当然,LOGO依然用奇瑞LOGO。 很多人说中国自己汽车品质没造好呢,去国际市场是不是不好,您是怎么看的? 国际市场四分天下,北美算四分之一,欧洲算四分之一,中国算四分之一,其他地方算四分之一。目前,中国乘用车产品全面进入欧美比较困难,这些地方大概占了全球市场的一半。中国市场就是国内市场;此外,还有四分之一市场,这个市场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机会。我们先通过在后一半市场做好,再逐步进入到欧美市场。 最近一段时间,巴西把汽车进口的关税提高了很多,对奇瑞是否有影响?也听说奇瑞准备在巴西建厂。 是,因为这几年中国汽车在巴西增长很快,关税的提高会受些影响。我们2013年打算在那边建厂。巴西建的是独资的工厂,全部四大工艺和部分零部件到那边生产。 那是否意味着明年在巴西的市场会出现下滑? 加载中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